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资金问题严重,融资困难;国际法律和国际惯例限制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出现的贸易壁垒问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在国际竞争的市场上走向失败;外贸人才紧缺,制约了民营企业向国外发展的实力。需要正确认识并予以解决,从而实现走出国门、不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市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使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世界,民营企业要突破竞争重围、寻求发展空间,必须树立“放眼世界”的全球化理念,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自觉地走向国际市场,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并予以解决,从而实现走出国门、不断发展。
一、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问题严重,融资困难
融资难是我国目前民营企业生存状态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难以成气候的一个关键原因,规模小、资金短缺、投资方式单一势必造成民营企业产品开发难、市场开拓能力弱、风险承受能力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民营企业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二)国际法律和国际惯例的限制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除了必须遵守本国法律之外,还会遇到与其进行交易的各个交易方国家的法律。此外还会碰到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上通用的国际商业惯例。这些法律规范有些是当事人必须遵守的,违反者轻则要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如被罚款、吊销营业执照,重则要承担刑事责任;有些则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予以适用,在适用时还可以加以修改、变更。每个国家的法律以及国际惯例都与本国法律会有很大区别,很多民营企业因为对他国法律和国际惯例的不了解与忽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出现的贸易壁垒问题
由于相互间经济利益和贸易活动本身的要求,也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或面临的问题,诸如产能大,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国际上缺少叫得响的知名品牌等因素,导致贸易摩擦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自2004-2006年间,我国企业遭遇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已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争端、技术壁垒、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摩擦也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了解国际贸易信息,把外在的压力变成我们发展的动力,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刻不容缓。
(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表现出较强的“拿来主义”和“短期化行为”的倾向,民营企业更多地是借助于外来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获得技术创新成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的瓶颈。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
(五)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在国际竞争的市场上走向失败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由于许多民营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产品研发没有战略规划,致使民营在国际市场上即使成功也是暂时的,缺乏发展的“后劲”,不能保证企业得以持续的发展。如我国民营企业对产品的研发能力有限导致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外贸公司之间出口产品的差异较小,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在于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很多贸易摩擦,造成企业外部环境严峻。据资料显示浙江省民营企业之间的产品的趋同率高达18%,地区与地区的民营企业出口商品趋同率高达43%,出口产品非常类同,造成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之间竞相压价,竞争异常激烈,以至于我国有些出口产品的利润已经非常微薄甚至没有利润,严重影响了外贸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市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使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世界,民营企业要突破竞争重围、寻求发展空间,必须树立“放眼世界”的全球化理念,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自觉地走向国际市场,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并予以解决,从而实现走出国门、不断发展。
一、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问题严重,融资困难
融资难是我国目前民营企业生存状态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难以成气候的一个关键原因,规模小、资金短缺、投资方式单一势必造成民营企业产品开发难、市场开拓能力弱、风险承受能力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民营企业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二)国际法律和国际惯例的限制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除了必须遵守本国法律之外,还会遇到与其进行交易的各个交易方国家的法律。此外还会碰到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上通用的国际商业惯例。这些法律规范有些是当事人必须遵守的,违反者轻则要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如被罚款、吊销营业执照,重则要承担刑事责任;有些则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予以适用,在适用时还可以加以修改、变更。每个国家的法律以及国际惯例都与本国法律会有很大区别,很多民营企业因为对他国法律和国际惯例的不了解与忽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出现的贸易壁垒问题
由于相互间经济利益和贸易活动本身的要求,也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或面临的问题,诸如产能大,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国际上缺少叫得响的知名品牌等因素,导致贸易摩擦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自2004-2006年间,我国企业遭遇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已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争端、技术壁垒、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摩擦也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了解国际贸易信息,把外在的压力变成我们发展的动力,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刻不容缓。
(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表现出较强的“拿来主义”和“短期化行为”的倾向,民营企业更多地是借助于外来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获得技术创新成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的瓶颈。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
(五)民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在国际竞争的市场上走向失败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由于许多民营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产品研发没有战略规划,致使民营在国际市场上即使成功也是暂时的,缺乏发展的“后劲”,不能保证企业得以持续的发展。如我国民营企业对产品的研发能力有限导致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外贸公司之间出口产品的差异较小,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在于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很多贸易摩擦,造成企业外部环境严峻。据资料显示浙江省民营企业之间的产品的趋同率高达18%,地区与地区的民营企业出口商品趋同率高达43%,出口产品非常类同,造成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之间竞相压价,竞争异常激烈,以至于我国有些出口产品的利润已经非常微薄甚至没有利润,严重影响了外贸
我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点击下载
上一篇:基于南充市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下一篇:企业战略的九个认识误区
本文2010-08-18 10:03:4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16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