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329下载196次收藏
    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改革以来,全军许多单位都进行了试点,摸索了规律,总结了经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适应国防建设和战争需要,实施后勤保障的一种新的模式和形态。它是在保障对象一定、保障主体相对扩大的情况下将部分保障任务向社会移交所形成的保障方式。
 
    一、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涵义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什么?
 
    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对后勤保障社会化内涵的科学把握,直接关系到社会化保障实践的深层发展问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社会化保障的内涵,完整准确地把握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科学含义。
 
    科学认识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社会分工的深化。军队后勤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力量保障军队的需要,本质上是移交部分非军事职能,将可由社会承担的部分保障职能采用合同契约等手段移交给社会保障和管理,以此强化军队后勤的军事职能。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开放系统间实现功能互换的良性协调状态。军队后勤依托社会力量保障,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从社会大系统考察,是重新调整后勤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之与环境需求相适应。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在军队与社会之间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最佳资源配置效益的途径。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市场行为,以货币为媒介,以军民互利为前提。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通常要根据市场经济发育情况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整体推进的程度,而逐步扩大范围和走向深入。
 
    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运行方式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由军队传统的自办实体、自我保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转变为用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物品和服务,涉及整个国家范围和军地双方各领域,这种转化理论上非常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在适应军队驻地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推广实施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从运行方式上看,其具有不同形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承包租赁方式
 
    当前我军实行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以生活服务保障的社会化为发端和突破口的。因此,作为一种运用较为普遍的模式,承包租赁方式表现的最为成熟。这种方式就是以不改变产权和服务对象为前提,将军队招待所、服务社、食堂等纯服务性单位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按照合同规定转移给地方服务公司或个体从业者以及从军队后勤部门分流出来的人员,通过缴纳租金或承包费等形式,为部队提供有偿服务。目前,全军许多试点单位正普遍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在一些部队医院广泛实行,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全社会化保障方式
 
    全社会化保障方式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采用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运行方式。这种方式是依托社会技术资源,在军队后勤的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保障。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10个方面:
 
    1、借助社会服务保障系统为军事营区提供生活服务保障。即在第二产业较发达地区,通过将军队服务行业纳入社会服务系统,然后过渡到利用地方服务行业,直到将营区生活服务全部推向社会。
&nb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议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