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竞争力构造的营销理念
摘要:区域竞争的核心是区域内竞争力的构造,而构造这种竞争力的基本的理念基础是营销,即以区域整体为对象,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区域品质。作为区域资源聚合的中心,城市营销是区域营销的关键。
关键词:区域营销;区域竞争力;城市营销
一、区域竞争的关键——竞争力的构造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特定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因而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国民收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概括性指标,决定着每个地区参加劳动地域分工的程度、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及其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是区域经济结构的主要部分,其决定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程度;价格和费率的地区差别是影响区域经济区位选择和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增长指数、专业化程度、直接费用系数、生产部门职能组合结构等,也是确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生产综合体发展规模及其影响范围的综合指标。区域经济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共同研究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组织区域经济,有计划地配置生产力,才能够达到经济地利用全国自然资源,合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率与效益。
(二)区域经济联系与竞争
区域经济联系指的是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经济行为。
现代区域经济联系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极致表现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的重要表现。在世界范围内,需要确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国际规则,逐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新了挑战。
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竞争,是以竞争为基础的合作和一体化。国际间的贸易冲突和国内的地方保护都反映了区域间的竞争关系本质。
(三)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构造视角
区域竞争,是“人类的利益冲突之一”。面对区域发展中的冲突,可以理解,现代经济中的区域经济成长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经济体只有具备强势的竞争力,才能够在区域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
区域竞争核心竞争力构造思路来自西方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概念由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首先提出。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由此观之,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的是从根本来认识和培养组织的竞争能力,塑造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延展性的能力。
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区域核心竞争力可以定义为区域在区域竞争中所具有的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延展性的能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是区域竞争外显优势的根本。
以核心竞争力构造视角来观察区域竞争,可以为区域竞争提供两种实践思路:
突出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区域竞争是全面竞争,是根本的竞争,区域整体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单项指标优势不构成持久优势,区域竞争中要关注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即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明的总体发展才构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单项优势的单兵独进不仅不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反而造成资源浪费(李成林,2006)。
&
关键词:区域营销;区域竞争力;城市营销
一、区域竞争的关键——竞争力的构造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特定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因而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国民收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概括性指标,决定着每个地区参加劳动地域分工的程度、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及其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是区域经济结构的主要部分,其决定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程度;价格和费率的地区差别是影响区域经济区位选择和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增长指数、专业化程度、直接费用系数、生产部门职能组合结构等,也是确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生产综合体发展规模及其影响范围的综合指标。区域经济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共同研究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组织区域经济,有计划地配置生产力,才能够达到经济地利用全国自然资源,合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率与效益。
(二)区域经济联系与竞争
区域经济联系指的是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经济行为。
现代区域经济联系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极致表现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的重要表现。在世界范围内,需要确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国际规则,逐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新了挑战。
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竞争,是以竞争为基础的合作和一体化。国际间的贸易冲突和国内的地方保护都反映了区域间的竞争关系本质。
(三)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构造视角
区域竞争,是“人类的利益冲突之一”。面对区域发展中的冲突,可以理解,现代经济中的区域经济成长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经济体只有具备强势的竞争力,才能够在区域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
区域竞争核心竞争力构造思路来自西方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概念由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首先提出。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由此观之,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的是从根本来认识和培养组织的竞争能力,塑造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延展性的能力。
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区域核心竞争力可以定义为区域在区域竞争中所具有的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延展性的能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是区域竞争外显优势的根本。
以核心竞争力构造视角来观察区域竞争,可以为区域竞争提供两种实践思路:
突出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区域竞争是全面竞争,是根本的竞争,区域整体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单项指标优势不构成持久优势,区域竞争中要关注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即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明的总体发展才构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单项优势的单兵独进不仅不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反而造成资源浪费(李成林,2006)。
&
论区域竞争力构造的营销理念
点击下载
上一篇:信息产品的差异化定价探究下一篇:关于我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的现实思考
本文2010-08-18 10:03:4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15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