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还需要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应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
关键词:绿色物流;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
一、绿色物流的本质——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这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绿色的
物流的本质就是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提高流通效率、压缩流通成本。这个过程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效率,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是物流的本色。
(二)供应和需求是市场的两大主导力量,市场的作用是促使两者均衡,从而决定商品价格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物流供应方是有“绿色动力”的。物流企业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实现压缩成本的目的,并从中获利。资源集约程度越高,成本压缩程度也越高,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越大。趋利的本性迫使物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成为一股绿色的动力。不过,市场的另一个主角——需求方却没有“绿色压力”。供求双方存在矛盾:供应方努力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需求方则要求供应方用尽可能多的提供资源,保障物流服务。矛盾妥协的结果是,在保障需求方利益的前提下,供应方使用尽可能少的资源。
二、物流与环境的关系
(一)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过程中燃油消耗和油料污染及交通运输产生的大量噪音、交通事故(如油轮触礁导致原油泄漏等)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会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即时配送(jit)虽能增强敏捷性,实现零库存,但实施jit必然会使运输从铁路转到公路,大量使用汽车运输,以实现“门到门”服务,而汽车运输存在诸多影响环境与生态的问题,首先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其次汽车的运输能耗大,单位运量(吨公里)的能耗约为火车运输的4-5倍。
(二)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储存和运输一样,是物流活动的基本功能,它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但若储存方法不当,储存货物腐烂变质或泄漏,尤其是化学危险品,就会对人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三)装卸搬运对环境的影响
装卸搬运是随运输和储存而附带产生的物流活动,贯穿物流的始终。但一些物流企业在装卸搬运时野蛮操作,发生货损,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而这又易造成空气、水、土壤污染。
(四)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包装具有保护商品品质、美化商品和便利销售及运输等作用。但现在一些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如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玻璃瓶、铝制易拉罐等包装会给自然界留下长久污染。又如大量使用一次性包装(如木箱),不仅消耗有限的资源而且处理废弃的包装材料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五)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流通过程中为适应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必要加工,以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会造成费用增加和有效资源浪费,还会因增加了运输量产生新的污染。
三、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一)对发生源的管理
其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
(二)
关键词:绿色物流;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
一、绿色物流的本质——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这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绿色的
物流的本质就是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提高流通效率、压缩流通成本。这个过程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效率,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是物流的本色。
(二)供应和需求是市场的两大主导力量,市场的作用是促使两者均衡,从而决定商品价格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物流供应方是有“绿色动力”的。物流企业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实现压缩成本的目的,并从中获利。资源集约程度越高,成本压缩程度也越高,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越大。趋利的本性迫使物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成为一股绿色的动力。不过,市场的另一个主角——需求方却没有“绿色压力”。供求双方存在矛盾:供应方努力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需求方则要求供应方用尽可能多的提供资源,保障物流服务。矛盾妥协的结果是,在保障需求方利益的前提下,供应方使用尽可能少的资源。
二、物流与环境的关系
(一)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过程中燃油消耗和油料污染及交通运输产生的大量噪音、交通事故(如油轮触礁导致原油泄漏等)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会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即时配送(jit)虽能增强敏捷性,实现零库存,但实施jit必然会使运输从铁路转到公路,大量使用汽车运输,以实现“门到门”服务,而汽车运输存在诸多影响环境与生态的问题,首先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其次汽车的运输能耗大,单位运量(吨公里)的能耗约为火车运输的4-5倍。
(二)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储存和运输一样,是物流活动的基本功能,它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但若储存方法不当,储存货物腐烂变质或泄漏,尤其是化学危险品,就会对人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三)装卸搬运对环境的影响
装卸搬运是随运输和储存而附带产生的物流活动,贯穿物流的始终。但一些物流企业在装卸搬运时野蛮操作,发生货损,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而这又易造成空气、水、土壤污染。
(四)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包装具有保护商品品质、美化商品和便利销售及运输等作用。但现在一些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如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玻璃瓶、铝制易拉罐等包装会给自然界留下长久污染。又如大量使用一次性包装(如木箱),不仅消耗有限的资源而且处理废弃的包装材料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五)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流通过程中为适应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必要加工,以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会造成费用增加和有效资源浪费,还会因增加了运输量产生新的污染。
三、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一)对发生源的管理
其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
(二)
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关问题探讨
点击下载
上一篇:港口物流中心功能及定位分析下一篇: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
本文2010-08-18 10:02:5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00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