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化为取向 追求效率 兼顾公平
——用渐进主义分析1998年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先后经历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由购销体制时期,统购统销时期,合同定购、市场收购和价格双轨制时期,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从此,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逐渐的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方向。通过对此次粮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这次粮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渐进主义的角度分析,在未来的粮改中必定要坚持市场化取向,追求粮食流通体制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考虑到分配问题,即兼顾公平,建立国家有效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体制。
关键词:渐进主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8年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粮食生产流通第一大国。因此,粮食的生产和流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先后经历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由购销体制时期,统购统销时期,合同定购、市场收购和价格双轨制时期,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
一、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过长期的演化,一直都在不断的渐进改革中。1998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处于以下背景下进行的:
(一)粮价下跌,农民利益受损
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1996年以后粮食再一次供过于求为的背景下进行。从1996年开始,我国粮食持续丰收,供过于求的矛盾持续更加突出。国家虽然及时增加粮食储备,全国粮库基本都爆满。但政府的调控措施依然未能阻止粮价下跌的趋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严重的挫伤,农民的利益被极大的损害了。
(二)国有粮食企业亏损,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粮食企业既承担一定的行政任务,又要获得足够的利润维持自身的发展。两种职能、两种身份造成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不分,亏损挂账逐年增加。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政用于其他方面的财力。粮食企业经营亏损对地方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正所谓“粮食大省,财政穷省”,严重地影响到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积极性。
(三)中央和地方在粮食宏观调控方面的职责不清
我国一直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储备体制,原则上中央只负责全国性的粮食调控,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的粮食调控。但由于职责不清,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调控粮食市场中与中央调控目标不相符,甚至有时候出现矛盾。如在粮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家要求敞开收购。而地方政府为了减轻本级财政对存粮补贴负担,会故意少收粮食,从中赚取利差,这与国家的调控目标背道而驰。
二、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容
1998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起了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入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此次粮改的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即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1998年6月,国务院进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先后经历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由购销体制时期,统购统销时期,合同定购、市场收购和价格双轨制时期,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从此,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逐渐的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方向。通过对此次粮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这次粮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渐进主义的角度分析,在未来的粮改中必定要坚持市场化取向,追求粮食流通体制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考虑到分配问题,即兼顾公平,建立国家有效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体制。
关键词:渐进主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8年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粮食生产流通第一大国。因此,粮食的生产和流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先后经历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由购销体制时期,统购统销时期,合同定购、市场收购和价格双轨制时期,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
一、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过长期的演化,一直都在不断的渐进改革中。1998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处于以下背景下进行的:
(一)粮价下跌,农民利益受损
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1996年以后粮食再一次供过于求为的背景下进行。从1996年开始,我国粮食持续丰收,供过于求的矛盾持续更加突出。国家虽然及时增加粮食储备,全国粮库基本都爆满。但政府的调控措施依然未能阻止粮价下跌的趋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严重的挫伤,农民的利益被极大的损害了。
(二)国有粮食企业亏损,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粮食企业既承担一定的行政任务,又要获得足够的利润维持自身的发展。两种职能、两种身份造成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不分,亏损挂账逐年增加。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政用于其他方面的财力。粮食企业经营亏损对地方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正所谓“粮食大省,财政穷省”,严重地影响到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积极性。
(三)中央和地方在粮食宏观调控方面的职责不清
我国一直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储备体制,原则上中央只负责全国性的粮食调控,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的粮食调控。但由于职责不清,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调控粮食市场中与中央调控目标不相符,甚至有时候出现矛盾。如在粮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家要求敞开收购。而地方政府为了减轻本级财政对存粮补贴负担,会故意少收粮食,从中赚取利差,这与国家的调控目标背道而驰。
二、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容
1998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起了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入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此次粮改的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即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1998年6月,国务院进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以市场化为取向 追求效率 兼顾公平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2:2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91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