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试论同声传译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32下载232次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同声翻译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缺口。面对这一市场缺口,许多同声传译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同时同声传译软件也得到不断开发。
 
    关键词:同声传译;素质要求;培训机构;同声传译软件
 
    见惯了电视里不同国籍的人戴着耳机或开国际会议,或开新闻发布会,或进行节目访谈,有的人一直以为是电脑完成了同步翻译的工作,殊不知耳机后面其实是一大群人在辛苦地工作,他们就是同声翻译。同声翻译也就是同声传译,简称“同传”,是指发言人在讲话过程中翻译人员通过接收器在幕后一边听一边通过耳机把翻译结果同时传到场下听众耳朵里。由于译入语和译出语几乎同步进行,所以同声传译时间效率高,听众思绪不必不时被翻译的介入而打乱。
 
    同声传译最早始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其中一部分谈判采用了同声传译,这也意味着同声传译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形成。二战后在德国纽伦堡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时(1945-1946),同声传译第一次得到相当大规模的采用,当时效果不错,于是在1946年的联合国会议上开始正式采用同传。中国是在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会议上首次使用同声传译,后来在1956年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开始采用过较大规模的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在中国已有40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在中国真正热起来,还是这几年的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申奥成功,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不断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传译。同声传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但遗憾的是中国不仅奇缺这样的人才,而且同声传译市场潜在的商机也并未被人们广泛认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传译的工作进行考评。据了解,作为首都的北京目前从事同声翻译工作的人大约只有几十人,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胜任同声翻译的人才也不超过10人,其他城市更是少之又少了。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空白。那些从事同声翻译的人员大多是自由职业者,或是大学外语系的老师以及具备一些能力的外事部门的在职人员。
 
    为何在外语人才济济的中国找不到几名同声翻译,这主要是因为同声传译是翻译中的最高级别,即高门槛、高人工与高难度。它经常被称为“口译的极致”及“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员,译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和能力,其中如下6种能力是缺一不可的。
 
    一是扎实的双语语言能力。同声翻译涉及的是两种语言,要想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表达出来,译员就必须具备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能力。同声翻译是在两种语言间来回切换,对任何语言的把握不到位,都会导致不能自如地游走在两个语言系统之间,因为同声传译需要传译员在一两秒内做出判断。
 
    二是熟悉本国语和外国语的文化背景。要做好同传工作,仅掌握语言技巧是不够的,还要了解本国语和外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如中文的“三寸金莲”、“三个代表”、“联产承包”等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不能简单地直译之,否则会令听众莫名其妙。英文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archilles’heels”、“sunday school”等也不能直译。
 
    三是兼备瞬时、短时与长时记忆能力。良好的记忆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译员得以施展其同声传译的前提条件。记忆一般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研究表明,瞬时记忆只能使语言信息保持0.25-2秒,之后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试论同声传译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