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我国改革开放30年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68下载174次收藏
——兼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抉择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大门,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铸就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广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也积累和面临着一些问题。广东的经济实力有条件做到协调发展和快速发展,广东的地位和现状要求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再创广东经验和新的辉煌。
 
    关键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广东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过去了30年,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歌猛进的30年。纪念这次历史丰碑性会议的召开,展示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中国30年奋进与崛起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不动摇,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又好又快地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我国30年的巨大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3个大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批判“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取得基本的胜利;恢复国民经济和整顿工作虽然取得了成效,但由于华国锋等同志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使党的工作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全国引发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讨论为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我们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必须谈到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另一次重要会议,即1978年11月8日-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历时36天,是少有的一次“长会”。本来没有打算开这么长时间,但与会代表要求冲破“左”的思想束缚,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的大是大非问题,特别是“文革”的问题。陈云同志在会上带头解放思想,提出要肯定1976年天安门事件是“伟大的群众运动”,要肯定彭德怀同志对革命的贡献,要为陶铸、薄一波等同志平反,要揭发批判康生。陈云同志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支持,大家又提出许多重要问题,例如,关于“右倾翻案风”问题,代表们认为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成绩很大,根本不是什么“右倾翻案风”。由于要讨论的问题很多,所以,政治局常委决定延长会期,继续开下去。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最后一天,邓小平发表了一篇十分重要的讲话,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实际上相当于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由于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和初步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人们的认识趋向一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充分准备,所以,三中全会开得很顺利,时间也不长,只开了5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使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这一贡献中,邓小平起了关键的作用,陈云等也起了重要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当年曾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重大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伟大旗帜。
 
    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的发展变化之大,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但又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记得在1983年某高校的一次理论研讨会上,有人讲: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我国流通了几十年的粮票也许很快会被取消。当时不少人听了都感到惊异,可是没过几年,粮票果然没有用了,成为人们的收藏品。1984年,笔者参加在中央党校举办的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研讨班,有专家在研讨中讲:我国工资要实行改革,将来一般干部的月工资可以达到240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遥远的事情,可是没过多久,我国职工的月工资就突破了这个数字。这两件小事表明,三中全会之后,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确实变化得很快,发展得很快。我们的体制转换了,我们的国力增强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提高了,而且是大大提高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9.8%以上。2007年经济总量达到24.661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6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是1978年的74.19倍(未计物价上涨因素)。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比2006增加1万亿元以上。我国的钢产量早在1996年就突破了1亿吨大关,2007年达到4.8924亿吨,居世界首位。还有煤炭、水泥、服装、电视机、粮食、棉花、油菜籽、肉类等工农业产品也都居世界首位。2007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7766元,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都超过了万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总体小康,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局面正在出现。
 
    我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中,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1994年,党中央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较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一个很大进步,但从改革的角度讲,这种提法还是很不够的,还明显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到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提出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指引下,我国的体制改革向前跨出了根本的一步,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大活力,我们的市场空前地繁荣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我国改革开放30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