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探索
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作者为农经站站长、经济师
摘要:村级集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坚持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实现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良好发展格局是现阶段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文章在对典型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增长的途径,旨在揭示村级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走多元化、多形式、多途径发展的路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各地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机制,拓展发展渠道,使得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底全区村级集体总资产为67.52亿元,比2003年底的46.31亿元增长45.8%,年平均增长率为7.83%;2007年全区村级集体总收入9.12亿元(不包括土地征用费收入),比2003年的5.62亿元增长62.3%,年平均增长率为10%。
一、资源开发型
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如窑厂、矿山、公墓、旅游、水资源等),通过合理开发和挖掘,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经济活力。这类村大多地处边缘的山区或半山区,虽然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当地的资源优势相当突出。如鄞江镇东升村充分挖掘当地砖窑厂资源,通过不断改善生产条件,规范公开发包形式,把砖窑厂年承包收入由原来的64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80万元;同时又利用当地低山缓坡的有利条件,在原来基础上扩建公墓地,年承包收入为210万元。仅此两项该村级收入就可达500万元,成为鄞江镇村级经济实力的“大哥大”。又如章水镇李家坑村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拥有阳关三叠、激流勇进、冷龙潭、虎跳涧、飞流直下等九个景观的李家坑漂流全程2.6公里,总体落差70余米,因其惊险、刺激而誉满宁波,堪称“四明第一漂”。从2007年开始试营业以来,吸引了大量的旅客,2008年仅门票收入就达200余万元,初定村集体2008年可从旅游公司分得8万元。正式营业以后,村社将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占有相当的股份。旅游业的兴起,在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更甚,不仅为村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也为当地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机,农民自产的土豆、笋干、水果等土特产再也不用因身陷深山而愁销路。
二、工业园区型
近几年来,随着宁波市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工业投资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村社就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想方设法盘活、建造厂房,发展“房东经济”。特别是一些近效村社在发展工业经济,增加工业投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通过“筑巢引凤”,积极招商引资,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保值增值,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路子。其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是:
(一)合理整合资源,拓展投资发展空间
通过积极整合闲置的存量资产,有效利用村级留用地和通过合法征地的方法来解决工业投资用地,提升土地资源价值,将建造标准厂房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如古林镇陈横楼村地处宁波近郊,2004年以每亩10万元
摘要:村级集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坚持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实现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良好发展格局是现阶段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文章在对典型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增长的途径,旨在揭示村级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走多元化、多形式、多途径发展的路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各地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机制,拓展发展渠道,使得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底全区村级集体总资产为67.52亿元,比2003年底的46.31亿元增长45.8%,年平均增长率为7.83%;2007年全区村级集体总收入9.12亿元(不包括土地征用费收入),比2003年的5.62亿元增长62.3%,年平均增长率为10%。
一、资源开发型
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如窑厂、矿山、公墓、旅游、水资源等),通过合理开发和挖掘,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经济活力。这类村大多地处边缘的山区或半山区,虽然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当地的资源优势相当突出。如鄞江镇东升村充分挖掘当地砖窑厂资源,通过不断改善生产条件,规范公开发包形式,把砖窑厂年承包收入由原来的64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80万元;同时又利用当地低山缓坡的有利条件,在原来基础上扩建公墓地,年承包收入为210万元。仅此两项该村级收入就可达500万元,成为鄞江镇村级经济实力的“大哥大”。又如章水镇李家坑村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拥有阳关三叠、激流勇进、冷龙潭、虎跳涧、飞流直下等九个景观的李家坑漂流全程2.6公里,总体落差70余米,因其惊险、刺激而誉满宁波,堪称“四明第一漂”。从2007年开始试营业以来,吸引了大量的旅客,2008年仅门票收入就达200余万元,初定村集体2008年可从旅游公司分得8万元。正式营业以后,村社将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占有相当的股份。旅游业的兴起,在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更甚,不仅为村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也为当地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机,农民自产的土豆、笋干、水果等土特产再也不用因身陷深山而愁销路。
二、工业园区型
近几年来,随着宁波市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工业投资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村社就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想方设法盘活、建造厂房,发展“房东经济”。特别是一些近效村社在发展工业经济,增加工业投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通过“筑巢引凤”,积极招商引资,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保值增值,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路子。其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是:
(一)合理整合资源,拓展投资发展空间
通过积极整合闲置的存量资产,有效利用村级留用地和通过合法征地的方法来解决工业投资用地,提升土地资源价值,将建造标准厂房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如古林镇陈横楼村地处宁波近郊,2004年以每亩10万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探索
点击下载
上一篇: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元路径选择
本文2010-08-18 10:01:1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71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