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领导集体执政经验对新时期密切干群关系的启示与探索
干群关系实际指的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干部与群众之间联系和连接的方式。任何政党都有干群关系问题,只不过这种关系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一向看重干群关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这都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面前,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密切干群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反对官僚主义”是毛泽东解决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曾经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现在是大量地表现在人民群众同领导者之间的矛盾问题上。更确切地讲,是表现在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这个问题上。”因此在党的七大,毛泽东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改善干群关系的突破口。
“工具论”是邓小平对干群关系的新发展。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提出党是人民的工具,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也不追求特殊的利益,因而党就必须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
“和谐观”使新一代中央集体对干群关系的新探索。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刻分析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结合起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促进干群关系进一步好转。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在全面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干群关系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任务等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干群关系问题。
一是多元社会阶层提出利益关系协调问题。对于执政党来说,干群关系最核心的内容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原来社会地位和收入大体相当的群众,分化为管理人员、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等多个阶层。各阶层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福利、环保等公共事业方面差别也越发明显,使对利益关系的调整上升到社会稳定的高度。
二是干群关系弱化提出公共权力约束问题。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围绕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体制的改革,各方意见尖锐对立,常因一件小事引发全国性大讨论。另一方面昆明、石首、瓮安等群体事件频现,使政府与群众之间信任度减弱,群众对“三公”改革呼声高涨,加强公权的约束力已成为各方共识。
三是民主意识强化提出广泛政治参与问题。一方面,
三代领导集体执政经验对新时期密切干群关系的启示与探索
本文2010-08-08 20:30:05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