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层共青团工作形势与突破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10-07-28浏览:2338下载243次收藏

大家好:  
今天,我们团盟委在这里举办全盟共青团干部培训班。我看见了来自全盟最前沿、第一线的70多名基层团干部们,非常的亲切,就像是看到了亲人。  

我发现自从我到共青团岗位上之后见到三种人特别的亲切:一是我们的团员青年,我们服务对象,他知道你、认可你、相信你、有事能够找到你,是我们作团干部的荣耀;二是我们基层的团干部,我们作为一级组织,各个层级应当是非常清晰明确的,基层共青团虽然不用再更多、更广、更高的角度去规划共青团事业,但是却要在更真、更实、更深的细节去完成共青团事业,现在的事实是工作力量在基层最薄弱、工作资源在基层最稀缺、工作困难在基层最直接,你们也最辛苦;三是见到最理解我们的社会各界。大家注意,在这里我都没用支持二字,理解是支持的基础,是发自内心的支持。我更喜欢在理解基础上的支持,让人感动。  

作为一名团干部,有两点重要指示,都是总书记说的话,希望大家一定要记牢。现在就可以记在这次培训我们专门印制的带有团徽的笔记本第一页。  

    第一话就是在团十六大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了“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简称“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指示精神。这既隐含了根本生命力的判断,也隐含了尖锐形势下的根本要求。什么是判断?什么又是尖锐形式下的根本要求,就像是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讲话中说的“过去拥有不意味着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意味着永远拥有,过去先进不意味着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意味着永远先进”。所以说“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的实现既是向全团发出的第一个最重要、最强烈的工作信号,也是全团最首要、最着重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共青团在当前以及未来几年要坚持不懈、狠抓落实的重要工作任务。  

第二句话关于团干部个人,胡总书记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忠诚党的事业,二要热爱团的工作,三要竭诚服务青年”。按照陆昊书记的话说,我们把手放在胸前,扪心自问,我们做没做到这三点要求。  

我们这次培训班的时机选择很有天意。前天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研讨会。团中央书记处七位书记全部参会,陆昊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有幸参加会议。今天也是对会议精神的一次传达。  

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几个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是团情如何看的问题?(讲形势)二是工作如何干的问题?(讲方法)三是队伍如何带的问题(讲人的因素)。  

一、关于团情如何看的问题?  

我们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团情?我想从三个方面讲。  

从数字看团情。  

全国:14岁至35岁的青年有4.2亿,其中1.2亿在学校,在“两新”组织从业的有1.8亿,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有8000万,在国有单位从业的有3000万左右,还有1000万左右情况不是特别清楚。按照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的话说是“上千万团员没有被组织覆盖到;上亿的青年没有被青年覆盖到”。  

兴安盟:全盟现有青少年347149人,分布比例。其中28岁以下青年222263人,团员75288人,团青比为24.1%;6—14岁少年儿童124886 人,少先队员81822人。  

    如果这些数字相对准确,共青团的统计工作我心里最没底的,所以只能说相对准确的话,这组数字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我们的工作对象队伍庞大,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二是他们的分布放生了变化,全国两新组织里的青年超过了农村,超过了学校。这在我盟“两新”组织不会这么多,但是随着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的推进,这是方向。但是虽然青年在企业中的分布多了,但是也更加分散了,有90%以上的企业雇工低于50人,超过500人以上的不超过5%;三是为我们的工作找到了方向。 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影响和覆盖到学校、城乡两新组织和国有单位,我们的工作就影响了约四分之三的青年。  

从盟情看团情。我们最实际的盟情就是农牧业大盟: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67万人口、108万农民,青年的60%集中在农村牧区。“三农三牧”主战场、绿色兴安快速崛起的生动课题,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机遇,为青年人创业成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基层团组织要紧紧围绕绿色兴安快速崛起的伟大实践找准思考点,围绕兴安盟“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七年大变样”建设的目标找准切入点、围绕“环境—项目—干部”的主线找准结合点。可以在政策宣讲、招商引资、宣传造势、思想教育、动员引导、响应发动、出谋划策、信息收集、民意采集、集中反映、发掘典型、志愿服务、献言建策等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从挑战看团情。时代变迁、社会变革、青年变化,对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提出了必然要求,共青团工作必须发生新的变化。团十六大报告从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方式创新、团干部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团十六大后,陆昊同志在湖南调研时讲到,这六个方面的挑战从本质上讲是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希望大家认真记住)一是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二是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  

现在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比如,在一些青年中风靡的“杀人游戏”,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人?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参与人的什么技能和意识?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人为什么要加入一个群众性组织?比如,青年为什么喜欢看电视连续剧《潜伏》,还出现了一批潜伏迷,被称之为“潜艇”?再比如,青年为什么喜欢网上种菜、养宠物?  

共青团面临的挑战很多,但是团中央要把这三条作为最本质、最核心的挑战呢?我理解,这三大挑战是紧紧围绕共青团如何履行好根本职责这个核心问题,是从共青团与党、与青年、与时代的关系三个角度来总结归纳的。  

二、工作如何干?  

   无论我们面临多少挑战,请大家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如何干”实际上就是把握工作的重点、解决工作的方法、追求工作的效果的问题。  

当前全团两大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二是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一)关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近两年来,全盟共青团组织坚持以党政所想、社会关注、青年所需和团组织所能的事为重点,结合安排年度工作,一年一个主题,将2008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将2009年确定为“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年”。着眼于实际,着力于实践,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共青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积累了新的经验,也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一是依靠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从团盟委到各团支部今年都加大了向党组织的工作请示和汇报,争取党组织在制度保障、干部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大的带动和支持。盟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杨汉忠在《兴党办通讯》上就共青团工作创新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5月4日,杨书记在兴安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品质、能量和境界》,寄语全盟青年。盟四大班子领导都参加了全盟共青团工作会议,王儒副书记亲自到会讲话。盟委组织部先后就旗县市团委书记列席常委会和关于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在换届中加强村团支部班子配备三个问题出台了文件。目前,6个旗县市团委书记都已列席了同级党委常委会,50%的乡镇团委书记列席了常委会。在县委书记的直接关怀下,突泉县于5月4日召开了19年以来的团代会。  

二是创新各领域基层团建工作。  

——农村团组织建设。在产业相对集中或青年相对集中的乡镇、区域通过“专业协会+团支部”的运行模式探索让一部分有产业和青年优势的村级团组织先活起来。先后建成了扎旗好力保养猪协会团支部、乌市乌兰哈达镇水稻协会团支部、义勒力特甜叶菊协会团支部,阿尔山村马铃薯行业协会团支部等。像乌兰哈达镇团委创新“团支部+协会”工作模式,覆盖20个村350户会员,提升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农村青年需求的能力。继全盟首个公推直选乡镇团委书记在突泉县杜尔基镇产生后,目前,全盟已经有4个旗县市完成了公推直选乡镇团委书记工作。完善大学生“村官”兼任嘎查村团支部书记工作。与盟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全盟首次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和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对134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培训。建立了大学生村官短信平台,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心理辅导专家团。  

——社区团组织建设。整合社区内团组织、青年组织资源,探索建立社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在中旗的罕乌拉社区、乌市的和平办事处滨河社区、扎旗音德尔镇的绰尔社区和建设社区先后召开了社区团建联席会;将志愿者组织延伸到社区,开展“组织找团员”活动,探索灵活的流动团员管理制度,实现“以参与体现组织身份”的基本目标。探索在居住小区、楼栋等建立团组织。  

三是重视加强基础性工作。出台了《兴安盟2008——2012年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聘请了两名兴安盟青少年理论研究特聘顾问;成立了兴安盟青少年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出版了《兴安青年》杂志,开通了兴安青年网站,填补了兴安盟多年来没有团属宣传阵地的空白;共青团信息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被内蒙古共青团网站及内蒙古少先队网站采用的信息已过1000条,从全区倒数第一位跃升至全区第三名。今年又组织开展了劳务输出、大学生村官、企业团建三次专题调研活动。   

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我们知道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认为组织没了是因为没青年。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村里没青年,中心镇没青年吗?城市里没青年吗?实际上不是没青年了,而是青年群体的聚集方式、分布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拘一格建组织,走进青年是关键”是最重要的。共青团的组织工作格局就要跟着青年走,要服从于总体工作目标。在格局分布上,我感觉在现阶段我们的组织格局总体上还应是以依托特定社会组织建立的团组织为主,以依托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这样的“超组织”建立的团组织为辅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下,第一,应该将巩固学校团组织的基础战略地位放在组织建设的最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团员青年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了,学校聚集的团员青年更多了。10年前,14岁至28岁的学生占同年龄段人口的15%左右,现在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许多青年要在学校学习生活十几年时间。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人均受教育时间的延长,这一比例还会增加。同时,组织这些学生相比更为便利。第二,要积极跟进两新组织团的建设。目前,在规模以上新经济组织中,党建覆盖率超过90%,团建覆盖率不超过50%;在新社会组织中,党建覆盖率大约15%,建团率接近零。紧跟党建步伐、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团的建设有空间、有条件。第三,是“超组织”中团的建设,比如在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这方面我们能够借鉴的经验不多,必须加强探索实践的力度。  

关于团的组织建设,没有很多固定的模式,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我们身处基层,可以大胆地想、大胆地试。  

关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9条原则,后来又加上了在浙江总结出的第10条。这十条原则看似里虚,实际上离我们很近。希望大家都要记住:  

1、坚持党建带团建,当前要注意借助党政工作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并力争使基层团建与党建紧密结合。  

    2、紧紧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找准基层团的工作的切入点。  

  &nb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基层共青团工作形势与突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