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经验材料
发展特色产业 注重品牌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
**镇农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
**镇是长丰县城关镇,辖24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耕地面积7.4万亩。近年来,**镇始终坚持抓增产增收,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注重品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品牌农产品,促进全镇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建成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建成了近5.5万亩无公害草莓基地,该基地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全国唯一一个“草莓标准化生产开发示范区”,获国家地理标志注册,**镇被省授予草莓产业发展特色镇;小岗、周巷、谢户等村形成了5000亩莴笋基地,小岗村被省授予莴笋生产特色村;谢户村为市级“一村一品”草莓专业示范村;张祠、裴户、兴隆村建成了50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裴户、颜湖、阮巷、南孔村建成了百亩食用菌基地;全镇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7个,俞岗、蒋赵村为年产百万只家禽专业村,丰峡村为市级养猪专业示范村。二是农产品品牌得到较快发展。注重在品牌上下功夫,实现农产品从品质到品牌的飞跃。先后注册了“水家湖”、“丰绿缘”、“高塘湖”、“万家缘”等农业品牌商标,产品涉及草莓、蔬菜等十几个品种,其中草莓为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黄瓜、西葫芦、蕃茄为无公害农产品,“万家缘”牌草莓酒荣获国家专利。三是农民收入有明显提高。由于注重引导培育特色产业,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给农民带来较大效益。2009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13元,比全县农业人均纯收入高1228元。据测算,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农户亩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蒋秀芝、郭同丰、魏其国、闫其伦等草莓、莴笋种植大户亩均收入超万元。今年截止6月底,农民现金收入已达3845元。
一、政府引导,发展设施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发展农业
本着“为农民服务、让农民满意、促农业发展”的原则,采用龙头+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办法,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群众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实现基地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通过宣传合政[2008]131号、合政[2010]27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市财政奖补资金,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全面发动群众投资兴建钢架大棚等,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升农业档次,先后建成了阮巷、费岗、谢户、裴户、李岗、蒋赵、张祠等村
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经验材料
本文2010-07-26 15:55: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