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7-07浏览:2928下载166次收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举措,如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建设目标,把**村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且光荣的工作任务,作为**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我,对开展好工作作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一、**村基本情况
  苍山西镇**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西北部,地位苍山西坡,自然风光秀丽,全村国土面积25.13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21户,2103人。全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10年**被列为全州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项目实施村。
  **村境内群众居住分散,广布于海拔1500米至2300米之间,14个村民小组中11个村民小组居于山区。居住区域不同导致经济收入来源、生活习俗等形成明显的差异:居住于山区高海拔地区的农户大多以种植核桃发展林果业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收入相对高一些,但粮食收成差,广种薄收,而且居住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低海拔地区农户主要以家庭养殖、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收入相对低,但粮食稳产,基本能自产自足,可投入家庭建设的经济能力极低。
  
  二、**村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
  至目前为止,随着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村新农村建设掀起了高潮,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利因素和困难,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1、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村级两委班子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还有一定差距,村两委班子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淡薄,甚至出现“开会无人到,政策不知道,底下乱喊叫,选举不投票”的现象。现有党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抗灾害能力不强
  **村境内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大部份地方属于“靠天吃饭,以雨养农”,遇到干旱之年大部份农户生产生活用水都很困难,加之全村仍然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滞后,生产经营管理粗放,林果业周期长且规模小等因素,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
  3、交通基础条件差
  **村委会虽离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只有9公里,但还有11个村民小组远在山区,其中邵家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