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赴XX县考察脱水蔬菜治理情况的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6-29浏览:2889下载191次收藏

近日,县政府组织县发改委、县环保局、县质监局、县中小企业局、县工业园区等部门对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山东省临沭县两县(区)脱水蔬菜行业治理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县(区)基本情况  

山东临沂市河东区辖10个乡镇,人口51万,342个行政村,总面积608平方公里,获国家命名 “全国节水先进区”、“中国脱水蔬菜加工基地”等称号,其脱水蔬菜出口量占全国脱水蔬菜出口量的60%。临沭县面积103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300个行政村,63万人口。两县(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临沂河东区形成了食品加工、五金机械、纺织服装、轻工工艺四大主导产业,临沭县则形成了化工、复合肥、机械、建材、条柳编、脱水蔬菜六大支柱产业。  

二、主要做法  

两县(区)的脱水蔬菜行业均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优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临沭县脱水蔬菜行业达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的有15家,至6月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35亿元,产品销售5.05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年中脱水蔬菜生产企业资产总额5.92亿元。通过2天的学习考察和听取经验介绍,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不断加大引导力度  

2003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脱水蔬菜行业的发展,两县(区)政府坚持灵活用好wto对农业“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加强对脱水蔬菜原料基地建设、科技培训、技改研发、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支持;实施积极的税收、信贷政策。如临沭银行利用支农再贷款在政策上对规模的脱水蔬菜行业实行政策倾斜,支持企业购买农业用生产资料,依托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盛食品公司、临沭县裕大食品厂等企业发展“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得到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则全面执行退税政策,及时足额对出口企业进行退税,使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增强,至目前,全区有200多家企业具有自主出口权。在鼓励企业开辟国内外市场方面,两县(区)都出台了企业参展,展位费由政府承担的政策。在生产基地建设上,不断用政策引导,用法律规范促使企业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以建立高效出口创汇蔬菜基地为目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手段,通过合同、订单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此外还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办各类示范服务基地,为群众提供全方面的技术示范服务的指导。如山东临沭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开展了万亩洋葱、万亩辣根、3000亩胡萝卜、3000亩草莓等一系列蔬菜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的产业链条,既保证了企业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又有效保证了农民的稳定收入。  

(二)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市场竞争  

一是企业生产基本实现集约化。脱水蔬菜行业在两县(区)刚起步阶段,大多为小作坊,生产规模小,其中临沭县脱水蔬菜行业在起步时总产量不足万吨。但近年来两县规模企业严格遵循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产业协会完善、创新机制和功能,增强行业内部自律能力和上通下达的协调能力,规范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形成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通过推进和完善订单农业,走“企业+基地+农户”之路,促使企业和基地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在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脱水菜企业集团,有效整合产业内部资源,提高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自营出口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目前,仅临沭一县蔬菜加工企业就有5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  

二是适应市场需要,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以临沭县脱水蔬菜行业为例,在发展初期,主要采用热风烘干脱水技术,产品以大蒜制品为主。但近年来,各企业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加大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力度,不断开发新品种,不断引入新技术,逐渐形成以大蒜、蒜苔、姜、洋葱、辣根、葱、萝卜等为主的几十个品种,加工工艺由脱水发展到采用国际先进的fd真空冻结干燥、低温脱水、保鲜、速冻的新工艺。在竞争中,为避免产品过度雷同,15家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各有特色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赴XX县考察脱水蔬菜治理情况的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