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文:重构和谐民族关系之思考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10-06-10浏览:2491下载225次收藏

重构和谐民族关系之思考  
——以新疆“7·5”事件为视角  
    内容摘要:民族问题的正确处理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目标,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然而,新疆“7·5”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扰乱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影响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只有重新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才能维护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重构、和谐、民族关系、政治稳定  

作者简介;张瑛,女,汉族,新疆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干警。  

民族关系历来是社会政治关系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正确协调和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而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和21世纪的能源战略代替基地,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短短几十年跨越上百年的历史性进步,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显著进步,有利地促进了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然而,新疆“7·5”事件的发生,严重扰乱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也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下,在新疆只有重新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让各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才能促进新疆进一步的稳定和发展。  

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1、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问题的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民族的存在相伴而生,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别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社会问题而言,民族问题有其复杂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 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这就决定了我国民族问题既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求成“ 一劳永逸” 地解决,也不可能脱离社会总问题的制约、其他社会问题的作用,甚至国际环境的影响去单独解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虽然表现复杂多样,但是从根本上说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这是我国民族问题的主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的民族问题,如果处理不慎或不当,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成冲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2、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目标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当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开发条件差、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相当大的差距。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必须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3、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平等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各民族不分大小、不分历史长短、不分先进落后一律平等,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平等不仅是政治上的平等,而且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全面平等。团结,是民族关系和谐的保障,各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互助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动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通过互助实现的,互助是民族关系充满活力的表现,其特点是各民族之间互动关系的日益密切和相互依存。互助关系的基础是平等、保障是团结、目的是共同繁荣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一切必然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也加紧了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构建我国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重构新疆和谐的民族关系,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国际政治和世界民族问题对我国产生着重大影响,国际因素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敌对势力,一直把民族问题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突破口。在这种背景下,以“东突”恐怖组织为首的“三股势力”在新疆的分裂破坏活动不断加剧,他们的目的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对新疆进行分裂渗透等破坏活动,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离出去,企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家”,实现新疆“独立”。“三股势力”已成为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最大威胁。国际敌对势力还利用文化、宗教、毒品对新疆进行渗透活动。同时,周边国家的各种泛民族主义思潮对我国的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构成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周边国家出现的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三蒙合一”、“大哈萨克主义”等思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如我国的云南地区。  

二是新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区域差距继续拉大,城乡差距比较突出,贫困状况比较严重,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三是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所增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西部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频繁,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因利益分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引发的各种摩擦和纠纷有所增加,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冲突也呈上升趋势,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因经济利益产生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加;二是因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起的矛盾纠纷增加,严重影响了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  

四是民族意识的增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制度本身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发展,致使民族区域自治在一些地方得不到有效实施。在频繁的民族交流和融合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增强,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迅速觉醒甚至膨胀,而现实政治生活不能够完全满足其政治需求。这种情况下极容易滋生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加上民族分裂分子的挑唆和诱导,可能会导致一些群体性事件爆发,影响政治局势的稳定。  

三、重构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文:重构和谐民族关系之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