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探讨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5-28浏览:2375下载232次收藏

  近年来,在中央经济金融政策指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明确提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继续全面推进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推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构筑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一、农村金融供给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1.真正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网点萎缩。近10年来,面向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它们共同形成了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入世后,为迎接外资银行挑战,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步伐,对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分支机构网点进行撤并,分流精简员工,提升经营层次。从1998年至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撤并基层机构75,585家,其中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占大半,导致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另一方面,原来根植于三农的农村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造,也出现非农化和商业化倾向,尤其像农村商业银行,实施以利润和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使农民更难从正规金融体系中获得资金和其他相关的金融支持。
  2.农信社金融服务“力难从心”。县域以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吸投极度不对称,目前只把农村视为吸收存款的主要战场之一,乡镇分支机构的存款上存比例大,而贷款投向则呈明显的非农化倾向,农村“被抽血”日趋严重。邮储银行成立前,其只存不贷的做法,将农村大量资金转移至有价证券,目前其资金返回地方的方式尚不够完善。上述状况,均使得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吸收的资金未能反哺农村,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作为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尽管信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县域以下涉农贷款,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信用规模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小得多,其可吸收的资金也被各商业银行瓜分,使其对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的能力被大大限制。
  3.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层次单一
  (1)农信社除了提供信贷资金外,金融服务品种并不多。而国有银行的许多业务,如票据承兑、代理收费等中间业务,在许多农村并没有被开展;各种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例如理财和网上银行、银行卡业务更是鲜有办理;保险在农村开办的品种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险金额少。
  (2)在市场的导向下,各地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趋向,而农村金融机构却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贷、进出口结算等专业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