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5-28浏览:2336下载150次收藏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汇票单纯的传统存贷汇业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把经营重点逐步转移到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纷纷推出多种形式的代收代付、银行卡等业务,由此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以求在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合作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在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阻碍了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低下。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小,仅占不到10%,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为40%-50%,花旗银行甚至达到了80%。
  2.中间业务金融创新能力不足,结构层次不高。目前我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是收付结算和代理业务品种,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代理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只是传统结算业务的衍生,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代理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而各类特定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实施开发和推广。
  3.收费标准偏低,影响合理收益。支付结算、代收代付类中间业务只收取相当低的费用,通常不到千分之一。代收水电、代发工资等代理业务,都是作为吸引客户的“赠送品”,基本上不收费。银行卡业务,收费标准也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没有按照收益与成本、风险对等的原则合理收取费用,而是降低收费标准,甚至免费开办中间业务,影响了银行合理收益。
  4.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制约了中间业务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要借助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农信社管理体系制约,加上财务资源有限、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和开发力度不够,虽然建立了电子联行等支付结算系统,但系统覆盖面有限,不能满足全国性结算以及网上支付等市场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合作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现实意义
  1.开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增加农村合作银行的收益。中间业务具有不占用或较少占用银行资本,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农村合作银行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通过金融创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增加盈利能力,达到资产多元化、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2.开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增强资金安全和化解金融风险。中间业务是一种低风险、高收益业务,它的开展一般不增加资产负债总量,以非信贷投入方式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银行深入全面了解客户,以降低信贷风险。农村合作银行主要以村镇中小企业和农业生产单位为主要客户和重点服务对象,一般以信用担保为基础提供信贷,一旦这些客户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资产和利息收入,甚至可能危及其生存。开展中间业务可以弥补信贷风险带来的部分损失,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3.开展中间业务有利于提高农村合作银行的竞争力。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市场主要在村镇基层,可以弥补商业银行未能触及的领域,发挥其独特优势,积极拓展包括农业保险在内的多种中间业务,巩固农村金融市场,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与贷款业务并列的主业之一,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三、影响和制约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经营理念存在误区。受传统经营理论影响,农村合作银行往往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将中间业务视为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吸收存款的一种附带性服务。中间业务的开展,应该可以为银行创造超额利润,但事实上,吸收存款成了银行发展新的中间业务的首要任务,业务创新基本变成一种低效的“义务劳动”。特别是在基层银行,有的对开办中间业务的认识,仅仅定位在依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农村合作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