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银行如何提高市场营销能力的几点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而在当今金融产品相似,金融市场集中的环境下,市场营销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家银行的成败与发展。如果把市场比作土壤,产品比作种子,那么营销就好比是在土壤上播种、耕耘,培育出品牌这颗银行文化幼苗。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营销能力,打造具有农村合作银行特色的品牌优势,应该成为每一个合行人关注、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合作银行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首先,银行也是企业,也像以盈利为目的的其他工商企业一样,是通过为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从市场取得收入而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现在向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银行不是一家,而是多家,不但有内资银行,还有外资银行。而农村合作银行作为银行业的新生代,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及之处,面临的市场竞争不言而喻。这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促使合作银行必须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才能使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和快速。
二、目前农村合作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误区和困难
(一)营销主体被曲解
目前,在银行内部员工的意识中,营销应该是管理层和信贷业务员的事情,与临柜人员无关,这其实曲解了营销主体的真正内涵。作为银行的一份子,每一个员工都是做服务工作的,都是营销主体,都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从而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因为营销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得到最大范围客户的接受和认可,从而赢得市场占有率,树立品牌效应,而非单纯增加一二个信贷客户。所以,每个员工应该进一步地认识营销的出发点,真正实现营销主体的最大化。
(二)营销进程受业务知识的岗位分离制约
银行岗位分工的不断细化,无疑提高了办理业务的效率,但同时也使不同岗位之间的业务知识变得单一,造成了员工只熟悉自己操作的业务,而对其他业务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不愿过问。这种现象存在于同部门之间,更存在于跨部门之间。如储蓄所员工不懂对公业务,信贷员不懂临柜业务,综合柜不懂信贷业务等。这就使得员工在营销过程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如果被客户问及其他岗位的业务知识时,难免会出现冷场,显然,这样的营销必定难以收到期望的效果。
(三)营销成果逐渐演化为个人关系
营销原本是团队的意识导向,通过营销建立起来的业务关系,应该是银行团队与企业之间由于相互信任而形成的长期合作关系,但在实际过程中,营销成果往往演化为银行领导或信贷业务员与企业老总的个人关系,由此一旦岗位调整或人员调动,那么随之带来的将是合作关系的破裂和消解。
三、农村合作银行提高市场营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苦练内功是实施市场营销的基本要求
1.举办业务知识学习班,为营销的开展夯实基础。要想让市场和客户认识、了解直至接受,首先银行员工要了解自己的银行,包括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完善的体制、运营模式等,因为只有完全熟悉地掌握银行的整体情况,才能在营销的过程中做到有备无患。
2.进行相关营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营销的开展做好准备。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后,有效的营销方法和策略也是实施成功营销的关键,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客户,由于他们的经历和背景不同,因而在营销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沟通的技巧,语言运用的技巧,推销产品的技巧,面对冷场的技巧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事前进行相关的培训,才不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尴尬的局面。当然,
农村合作银行如何提高市场营销能力的几点思考
本文2010-05-28 13:56:51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