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趋向分析研究
**州“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趋向分析研究
一、“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及特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6.4亿元(预计数),比“十五”期间的总量210.4亿元增长了4.3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2%。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预计数),是2005年的3.3倍。在五年时间里跨越了100亿元、200亿元新台阶,接近300亿元大关。除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出台扩大内需政策但刺激经济效应当年尚未完全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20%以外,其余各年我州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了26—31%的增速,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表一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预计) 合计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109.7 139.4 165.8 216.5 275 906.4
比上年增长(%) 26.4 28.6 19.3 30.6 27
(二)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投资是地区生产总值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强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推动力和由于扩大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而产生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力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投资规模的扩大可以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拉动消费。从供给方面看,投资有利于今后扩大再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一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我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在消费能力不足、出口不稳定的情况下,更是需要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高位,投资已经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动力,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2006年至2009年,固定资产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3.4%、64.2%、67.8%和79.1%,均达到63%以上。
表二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
年 度 2006 2007 2008 2009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 63.4 64.2 67.8 79.1
(三)投资渠道逐步多元化
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进展顺利,民间投资空间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资金来源看,2006至2009年期间,我州固定资产投资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所占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20%、16.8%和36%。特别是自筹资金从2006年的28.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6.8亿元,所占比重从26.5%增加到40.1%,表明我州投资自主性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投资活力得到初步显现。
表三 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年度
资金来源 2006 2007 2008 2009
国家预算资金(亿元) 26.8 42.2 22.9 34.5
国内贷款(亿元) 32.4 25.3 21.5 26.8
自筹资金(亿元) 28.1 38.9 73.5 86.8
利用外资(亿元) — — — —
其他资金(亿元) 16.5 25.4 70.7 31.6
(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至2009年期间,我州投资的重点主要是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为66.6%,更新改造、房地产和其他投资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表四 投资结构情况(一)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基本建设(亿元) 85 102.3 91.7 141.3
更新改造(亿元) 7.5 8.8 21 28.8
房地产(亿元) 13.2 21.8 31.4 22.4
其他投资(亿元) 4 6.5 21.7 24
合 计 109.7 139.4 165.8 216.5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对农业和交通、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等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的投资,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供给能力和吸纳就业明显扩大。从2006年至2009年的情况看,城镇投资仍然是我州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但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从80.3%下降到70.5%,农村非农户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
表五 投资结构情况(二)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投资(亿元) 88 102.4 116.7 152.7
农村投资(亿元) 4.9 11.1 10 31.2
房地产投资(亿元) 13.2 21.8 31.4 22.4
农村私人投资(亿元) 3.5 4.1 7.8 10.2
合 计 109.6 139.4 165.8 216.5
从一、二、三产业投资情况看,2006年至2009年期间,全州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9.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5.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5%。总体呈现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上升的趋势,这与近年来国家投资重点转向“三农”密切相关。
表六 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年度 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
2006 1.8 25.7 82.1
2007 2.3 31.9 105.2
2008 4.0 32.4 129.4
2009 18.5 69.6 128.4
合 计 26.6 159.6 445.1
(五)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投资不断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州投资比重居前的是交通运输、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制造、采矿等行业,成为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主要的支撑力量。2006年至2009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全州投资总额的23.3%;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全州投资总额的12.6%;制造业占全州投资总额的10.4%;采矿业占全州投资总额的6.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为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实施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战略成效明显,特别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
表七 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年度 电力及水的
生产和供应 交通运输、仓储
及邮政业 制造业 采矿业
投资额
(亿元) 占总投资比重(%) 投资额
(亿元) 占总投资比重(%) 投资额
(亿元) 占总投资比重(%) 投资额
(亿元) 占总投资比重(%)
2006 14.1 12.8 38.2 24.8 6.3 5.7 4.9 4.5
2007 14.9 10.7 56 40.2 8.6 6.2 4.1 3
2008 28.9 17.4 25.7 15.5 14 8.4 18 11.9
2009 21.5 10 27.5 12.7 36.5 16.9 11.6 5.4
合计 79.4 12.6 147.4 23.3 65.4 10.4 38.6 6.1
州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由 “双百”重大项目推进到“三百”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投入力度,提高重大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同时推进一批新开工项目,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均顺利实现。到2009年底,谷拉、拉气、大梁子、花坝子、小寨、黄果树、板蚌等一批电站建成运行,省重点项目马鹿塘电站二期工程下闸蓄水发电;500kv砚山、220kv马塘、砚山、马关、阿舍输变电项目建成投产;暮底河、八宝、清华洞等一批水库建成投入使用,达号、布都河、以腻资等水库建设进度加快;普者黑机场建成通航,衡昆高速公路**境内段建成通车,横贯我州丘北、广南、富宁、砚山四县的云桂铁路开工建设;华联锌铟公司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一期工程建成,年产矿210万吨、日选矿8000吨采选工程开工建设,富宁港一期工程、普炭一级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三条四段” 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20万吨/年电石厂、兴建水泥厂建成投产,80万吨/年氧化铝厂建设、以节能减排为主的铁合金项目升级改造进展顺利,为持续扩大我州投资规模创造了条件。
表八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情况
年度 重点项目数量
(个) 当年计划投资
(亿元) 当年完成投资
(亿元) 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
2006 100 93.4 82.3 79
2007 45 87.6 74.3 52.7
2008 (在建)40
(新开工)40 48.9
21.9 45.6
11.2 34.3
2009 (在建)50
(新开工)50 49.1
43.6 46.8
21 31
“十一五”期间,**州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巨大成绩,对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从建设性质看,基本建设投资占整个投资比重较大,更新改造、其他投资、农村非农投资等比重较小,固定资本形成积淀过大;从投资来源看,自筹资金比重低,民间资本没有充分激活,
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趋向分析研究
本文2010-05-17 16:46:34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