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五普法调研报告选登(二)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3浏览:2808下载170次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明显进步。同时,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与普法教育,社会法治观念日益增强,和谐局面逐步形成。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失业、贫困、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合法权益保护、突发事件等社会问题开始凸现。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法律政策意识相对缺失,干部的“法治”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致使部分群众的合法诉求得不到妥善解决,不少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基层矛盾纠纷频发、涉法信访增多等问题尤为突出。前不久湖南郴州“血铅事件”和山西省“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都充分说明,加强基层普法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因此,“六五”期间,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县域和农村实际,大力推进基层普法工作。
    一、当前基层普法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一五”到 “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基层普法教育工作由于其范围广、人员多,文化层次差异大、组织程度低,始终是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客观分析基层普法工作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有偏差,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领导特别是一些乡镇政府干部,认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软”任务,不如抓经济工作那么实在,费时又费力又没有经济效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学多学少不影响大局。一旦出了问题之后,才来忙于“救火”,再突击性地抓一下稳定, 没有把功夫用在平时的法制宣传教育上。一些社区、村(居)委会缺乏普法阵地和机构,村级法制宣传负责人除了参加上级组织的普法培训外,一年到头也组织不起来村民进行几次法律法规学习,甚至个别农村领导干部害怕一旦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会给自己的工作开展带来不少的麻烦。同时农民中也出现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村里要开什么会,首先要求补偿误工费等,普法教育就更难落实。
    (二)对象多元化,组织难度大。一方面农民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农村的普法对象难以集中。另一方面农村尤其是偏远村庄,村民居住分散,加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经营趋于多样化,农忙与农闲的概念淡化了,农闲外出打工挣钱做生意的逐年增多。加之农村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民在农忙时早出晚归忙耕种。在这种情况下,普法的时间难以安排。同时,由于农民个体之间存在年龄、文化层次、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针对性不强,机制不健全。近年来,农村单一务农的生产经营结构被打破,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农民从业趋于多样化。除传统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外,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比例逐渐增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增多,这种纷繁复杂的从业格局给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行业分工的细化,农民对经济活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关心程度明显高于过去,尤其是对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的欲望日益强烈。但现在的普法内容是全国或全省“一盘棋”,缺乏立足基层实际的针对性。多种经济成分、多种产业结构并存的农村新格局,使得不同地区、不同素质、不同需求的农民难以接受统一的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否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学法效果。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更要注重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农民的学法需要,突破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创设新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良性循环。
    (四)宣传形式单一,队伍素质偏低。新形势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出板报、发材料、挂横幅、贴标语、送法下乡、法律咨询等形式,是当前最常见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这些活动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缺乏时代气息,且此类活动时间短、次数少,受教育的范围仅占农村人口的极少数。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冲破旧的小农经济观念,冲破土地的束缚,从农村到城市打工或者自己开办企业,农民的分散和流动性成了必然趋势,并且农民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和流动性还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用以上几种较为简单和笼统的法制宣传办法肯定是不够的,很容易出现空挡和死角。另一方面,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队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从事法制宣传工作的人员,对法律知识学得不深、不透,知识面不宽,在宣讲法律时难以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农民听起来枯燥无味,很难提高农民学法的兴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科学规划基层“六五”普法的宣传内容
    由于以前的普法宣传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全国一盘棋村村都相似的问题,因此,“六五”普法急需解决广大基层和农民兄弟“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目前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是什么、他们感到迷茫困惑的法律问题又是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实地调研,科学制定长期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宣传内容,着力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突出根本大法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六五普法调研报告选登(二)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