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元人民币现金哪里去了?
24亿元人民币现金到哪里去了?
-------对绥芬河市人民币现金净投放情况的调查
2007年,绥芬河市人民币现金净投放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4.1亿元,同比增长41.2%,占全省人民币现金净投放量的67.51%。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绥芬河市,城市常驻人口加上流动人口不足15万人,虽然其经济活跃和发达程度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数额如此庞大的人民币现金净投放究竟到哪里去了?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发展趋势怎样?对绥芬河市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绥芬河市人民币现金净投放流向(以2007年度为例)
经过调查汇总分析得出,绥芬河市人民币现金净投放的流向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见示意图),一是沉淀,即沉淀于本市;二是流出,即由本市投放再从本市流出。
(一) 沉淀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沉淀于绥芬河市的人民币现金主要分布在居民、非居民、金融机构和经营服务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层面。经调查测算,2007年度全市人民币现金沉淀量为 3.47亿元,占人民币现金净投放总量的14.4%。
表1 2007年度绥芬河市人民币现金沉淀情况明细表
单位:万元
序号
沉淀类别
参考数据及相关情况
沉淀量
1
居民手中现金
全市固定人口62746人,外来人口8万余人,城市人口总计14万余人。调查显示,人均每天持币量为800-1000元之间。
12,000
2
俄罗斯出入境人员手中的人民币现金
2007年,全市俄罗斯人出境为721404人次,经测算平均每人持有未消费的人民币现金100-200元之间。
10,000
3
金融机构库存现金
按其主管部门核定的库存现金标准。
9,000
4
各种服务经营场所库存现金
工商部门统计,全市共有宾馆、洗浴、餐饮、粮油、药店、超市等服务场所4200家,各家平均每天库存现金4000--6000元之间。
1,700
5
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库存现金
据统计,全市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共有1500家,各单位平均每天库存现金量为10000元左右。
1,500
6
黑市炒汇人员手中现金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市从事外汇黑市非法交易活动人员为150余人,每人每天手中持有人民币现金30000-50000元。
500
(二) 流出情况
绥芬河市作为全省最大的外贸口岸,因其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宽松、便捷的通关环境,外向型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外贸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重要支撑,它所拥有的强大物流、人流优势也导致其形成了人民币现金流出量巨大和流出渠道多样化的特色。经测算,2007年度全市人民币现金流出量为19.6亿元,占人民币现金净投放总量的81.3%。详见表2.
表2 2007年度绥芬河市人民币现金流出情况明细表
单位:万元
序号
流出渠道
参考数据及相关情况
流出量
1
支付外地运输车辆运费
据统计,全年由北京、天津、内蒙、新疆、山东、辽宁等地运送货物进入我市的大型货车总计为168661台次,平均每车次以人民币现金支付运费等费用介于2000-12000元之间。
84,000
2
入境俄罗斯游客赴内地旅游
据旅游部门统计,2007年由绥芬河口岸入境赴内地旅游的俄罗斯人在2.5-3万人次之间,每人旅游消费10000-15000元之间,携带的美元、卢布等外币兑换人民币现金后支付。
30,000
3
农副产品采购
农行现金支付东宁县农行绥阳镇支行农副产品采购、工资等。
46,000
4
本市居民异地购买小汽车
据交警部门统计,2007年全市居民购买小汽车1100台,每台平均车价为22万元,有三分之一是以人民币现金支付的。
8,000
5
异地炒汇人员携出
1、2007年全市美元现钞银行兑换量为10亿美元(其中有近八成为外地炒汇人员携入),折人民币56亿元,结汇后有1%以人民币现金支付并流出;2、平均每天外地流入卢布现钞1000万元,兑换后有近5%以人民币现金支付并携出本市。
11,000
6
蔬菜、水果商贩异地购货
全市有10余家蔬菜、水果批发供应商(满足本市需求)均在异地集中采购,平均每天采购货值总额为30万元,其中五成以上以人民币现金支付。
5,400
7
居民和个体经商业户外出旅游、购物消费
据有关部门测算,本市常住人口外出旅游、购物每人年平均以现金支付相关费用介于7000-10000元之间。
7,500
8
外来打工人员节假日携出
我市外来无长期固定工作的打工人员有2万人以上,每逢重大节日均返程回家探亲,据调查,年平均每人携出人民币现金在2000元以上。
4,000
二、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的特点
1、净投放逐年扩大,增长迅猛。2005年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12.5亿元,2006年净投放14.8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增长18.4%;2007年净投放24.1亿元,比上年增加9.3亿元,增长62.23%。
2、净投放的季节性特征减弱。以往节假日之前呈净投放,节假日之后净回笼。至2005年开始各月变为净投放,而且各月份净投放量的波动幅度逐年趋大(详见下图)
绥芬河市2005年-2007年月度现金净投放走势图
单位:万元
3、净投放量的增长与gdp增长同步。据绥芬河市统计部门统计,2006年全市gdp为39.12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9.24%,同期人民币现金净投放增长18.4%;2007年全市gdp为50.57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21%,同期人民币现金净投放增长62.23%。
4、储蓄净投放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对现金流出情况的抽样调查和综合分析,在全市人民币现金流出量19.6亿元中,有近90%的现金是从储蓄账户(卡或折)上支出的。
5、净投放集中。2007年现金净投放主要集中在农行和邮政储蓄,分别为18亿元、8亿元,二者合计26亿元。
三、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逐年扩大的原因
在我国的货币划分层次中,现金作为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也是中央银行监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内容。经济增长、物价波动、投资增长、人口增长和流动性增强等因素与人民币现金投放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现金管理的层面上看,如果现金在一个地区所有金融机构体系中流出量超过回笼量,就会出现净投放。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逐年扩大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绥芬河市经济增长加快拉动现金净投放量逐年递增。
gdp的增长决定现金总量的增长。从我国的gdp增长率与现金投放总量的增长率比对上看,二者基本上呈相同方向变动。近年来,绥芬河市gdp增长始终在高位运行,对现金的需求也处于较高水平。
(二)现金异地净流出是造成绥芬河市现金大幅净投放的最直接原因。
1、绥芬河市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异地采购各种商品的需求,导致绥芬河对异地商品与劳务的净购买,使现金支付的净购买转为现金的净流出。
绥芬河市因其具有的特殊的地缘优势,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展对苏贸易以来,历经几番沉浮,城市规模从小到大,城市人口由少变多,财政收入从不足千万元到突破10亿元,均得益于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所致。近年来,伴随着中俄两国政治关系逐步稳固和两国经贸合作持续升温,绥芬河市对俄贸易发展步伐逐步加快,“贸易兴市、贸易立市、贸易强市”理念已经贯穿于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当中。由此可见,对外贸易是绥芬河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但也是造成目前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最大内因。由于绥芬河自然资源匮乏,加之工业、轻工业、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其所需的各种商品几乎全部依赖异地采购,口岸只是充当了货物中转站,客观上造成对异地商品与劳务的净购买,以现金支付的货款及其他费用便导致了现金的净流出。2007年,全省现金净投放35.7亿元,据了解,除少数地区净投放外,大部分地区的现金是回笼的(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等地),这与绥芬河市现金大量净流出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2、异地套现导致绥芬河市现金净流出。绥芬河市人口流动性较强,外来人员成分复杂,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在绥芬河市大量提现。其操作模式是:依托目前银行通存通兑等便捷条件,将异地的储蓄存款在绥芬河市银行网点频繁、大量地提取现金,后转为它用。这些套取现金的异地客户行为可疑,不能排除异地公款私存的可能性。从调查的情况看,邮局站前支局是全市各金融机构网点中现金净投放量最大的,2007年净投放为17亿元人民币,其中60%为异地储户取现。
3、大量俄罗斯游客进入内地旅游购物,对绥芬河市现金净流出量的加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绥芬河口岸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入我境内的重要通道,入境的俄罗斯游客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俄政府不断加大打击“灰色清关”力度和实施“禁商令”等政策,严重制约了我廉价的轻工产品的出口,导致俄国内相关商品价格飞涨,加之俄罗斯人消费观念超前,部分入境的俄罗斯游客将手中美元或卢布在我市兑换后,急奔内地旅游购物。近年来,由于俄罗斯政府加大打击“灰色清关”力度和实施“禁商令”政策,导致了我方出口货物锐减,人员出境急剧萎缩,而俄罗斯入境旅游者却大量涌入。据统计,2007年俄入境比2006年纯增了136529人次,入境的目的是购物,其随身携带的美元或卢布(折美元)现钞由原来的500美元增至目前的1000美元以上。
4、消费观念地转变和收入水平地提高,致使异地购买家用小汽车、旅游观光、购物的城镇居民群体数量急剧扩大,加剧了绥芬河市现金净流出量持续增加。
5、大量美元和卢布现钞异地流入,不仅助长了绥芬河市外汇黑市交易活动,同时也加大了现金净投放的数量。由于国家对外汇实行严格管制,银行虽开办了外币兑换业务,但手续复杂,兑换成本高,为求方便,携带大量美元或卢布现钞的异地炒汇人员将部分外币在黑市上兑换,从而形成流通在黑市上的人民币现金异地囤积。
(三)居民、非居民、企事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增加导致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的增加。
1、通货膨胀加速,导致居民持币量增加。经济学相关论述和历史经验说明,只要通货膨胀存在,或者是通货膨胀加速,对现金的需求都会加大,因为现金的第一需求是现实的消费支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价格涨得过快,为了应付价格上涨,人们普遍会增加持现,现金供应量会上升。今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了8.7%,创11年以来月度新高。从对绥芬河市100个居民家庭调查结果看,2006年以前,人均每天持币量500元以内;2006年以后,人均每天持币量达1000元以上,前后对比,增长了一倍多。
2、人民币升值潜力加大,非居民大量持有人民币现金的意愿增强。据经常来往于中俄两国的俄罗斯游客反映,他们非常看重人民币,虽然卢布也在升值,但他们认为人民币比卢布更“值钱”,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现金,而不是其本币卢布现钞。
3、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外贸企业)持有现金的增加,致使本市现金沉淀量的增长。其原因:一是通货膨胀加速等因素所致;二是方便,免除了使用支票等诸多手续;三是快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四是逃税,使用现金支付可以少用票据,比较容易偷逃税款。因此,大幅增加库存现金也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四)银行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不明显,导致绥芬河市现金投放量持续增大。大量的银行非现金支付工具(如银行卡)没有起到对现金的替代作用,相反,随着银行自动提款机提款限额的放宽,对现金的投放反而起到了刺激作用。在国外,银行非现金支付工具也只是可以少量提现,但在我国人们常常把其作为携带工具,到异地大量提取现金,此种情况在绥芬河市屡有发生。
四、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的趋势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的现实情况看,异地采购相关费用支出和异地套现等是造成现金净投放扩大的直接原因,而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及俄罗斯相关新政策的推出则是现金净投放增大的根本原因。因此,现金投放的逐年扩大不单纯是一种货币现象,而是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以及由此影响社会大众消费行为的综合反映。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的发展趋势如何,取决于上述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化。预计未来上述因素不会有明显、重大的变化,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将继续保持增加的趋势。今年一季度,绥芬河市现金净投放5.6亿元,同比增长45.28%,这便是一个佐证。
现金净投放的增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有利方面是:绥芬河市是我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拥有强大的物流、资金流和人流等资源,综观其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果,可以说均离不开大量现金的跟进和支持。因此,大量现金净投放对刺激消费、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推进人民币周边化,特别是对实现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北方深圳”、“将绥芬河市建成东北亚最大的商品和信息平台”的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利方面是:大量现金净投放可能会促使现金交易规模扩大,容易引发犯罪和治安问题。
五、应对现金净投放扩大的对策
对策之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适应当前现金管理形势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利于监管部门依法监管,金融机构按规经营。目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只有国务院出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1988年9月8日 国务院令第12号),但其中诸多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应及时制定、出台新的法规。可以考虑对大额现金提取实行更为严格的登记备案制度,同时要限制超限额提现和在限额内多次提现的现象发生,有效抑制现金大量投放。
对策之二:增加大额提现的难度。在限额以内,通过限制提现比例的办法,控制不正常的现金投放;对提取大额现金实行收费制度,提高持币成本,制止现金囤积。
对策之三:人民银行现金管理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对现金流向的有效监管。
对策之四: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在加大检查力度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击通过现金方式进行诈骗、偷逃税、洗钱等违法行为,遏制非法套现和黑市现金交易。
对策之五:要重视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的替代作用,鼓励银行开发适合时代特色的非现金支付金融产品,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使用量。
24亿元人民币现金哪里去了?
本文2010-05-10 15:57:05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