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大学生到基层任职锻炼的几点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0浏览:2987下载197次收藏

  随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现行公务员队伍中补充进来的年轻大学生,有许多是从家门到校门,再由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有城乡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偏少。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将造成党政干部队伍结构的根本性缺陷,有产生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危险。

  成都市从2005年开始,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 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在全国率先启动了 “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 计划。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 2000余万元,区、县(市)每年配套资金800余万元。目前已有超过1万余名大学生在城乡基层服务。 他们作为宝贵的人才,是我市实现建设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的未来型人才资源储备。

  中组部领导李智勇同志指出:“大学生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相当突出。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以及广大农村人才十分匮乏。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体制性障碍和机制缺失问题。我们目前推动各项人才工作,如果仅靠市场机制则缺乏工作力度;靠行政干预,成本又太高,副作用较大,还常常引发新的问题。这种二律背反,是当前人才工作的两难处境。”由于行政干预的力量与市场机制的力量之间既有契合也存在着博弈,有时甚至严重对立,而且地方财政负担也日益加重,因此,如何构建能够整合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优势的长效机制,是关系到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能否实现的关键。民革成都市委现就大学生到基层任职锻炼的长效机制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一、以人才“产销衔接”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选拔招募机制

  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项目比较繁多(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扩大选调生规模”工作、“大学生服务村居计划”、“荧光计划”、“天使计划”等一系列旨在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服务的项目,涉及中央国家机关共12个部委),经费也由不同渠道下拨,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

  建议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大学生到基层任职锻炼的几点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