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保护和开发XX名人资源推进试验区文化建设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0浏览:2730下载285次收藏

  一、开发成都名人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化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名人是城市的特色和品牌。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一直是中华民族在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成都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汉赋大家司马相如、扬雄都是成都人;撰写《华阳国志》的东晋史学家常璩是崇州人;北宋著名的史学家范镇、范冲、范祖禹是华阳人;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是蒲江人;明代大文学家杨慎是新都人;被胡适称为清学先驱的费密父子是新繁人;到近现代,成都籍的各类名人不胜枚举:文学家有巴金、艾芜、李劼人,哲学家有贺麟,历史学家有刘咸炘,音乐家有王光祈,教育家有伍肇龄,科学家有生物学家周太玄、铁路工程师蓝田,还有反封建学者吴虞,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抗日名将李家钰、王铭章,革命志士李一氓,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等。保护和开发成都名人资源,把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打造成为通往世界的城市名片,是当今成都人延续文脉,传承文化,建设“全域新成都”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中,成都的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但是,当我们走进锦里、文殊坊、畅游黄龙溪、洛带、平乐等古镇,感受更多的是川蜀盆地的富足,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蜀文化舒适悠闲的那一面,而感受不到蜀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那曾经有过的灿烂和辉煌。强烈的感觉是:“天府成都”随手拈来、俯拾皆是;“人文成都”的精髓却大多在书斋中,还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成都和昨天成都之间,缺少血脉联系。更深沉的问题是,成都文化的主调是什么?总觉得市井味重了些,历史的厚重感轻了点。由此提出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

 

  二、例举亟待保护与开发的成都名人资源

 

  1、扬雄,这位在唐以前备受尊敬大儒,人称“西道孔子”,在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多方面为中华文化作出贡献,如今却寂寞地躺在郫县友爱乡子云村。墓地极其简陋,且被四周农田蚕食,子云亭、读书台、洗墨池都不见踪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观看以后,非常心痛,并表示重修之时,他一定要前来拜祭。郫县的名人资源非常丰富,除扬雄外,西汉学者严君平,大司空何武,宋代诗人张俞,五代宋初大画家石恪,清代知名抗日将领罗应旒,新中国诞生后的铁路工程师蓝田,著名化学家萧伦,歌唱家廖昌永等都是郫县人。世界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藉华人韩素音女士祖籍也在郫县。目前,除杨雄墓、何武墓、君平墓尚存外,这些名人故居和已故名人的墓址,都难寻踪迹。在此建议,将恢复和保护郫县历代名人故居以及墓址,列入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2、巴金,现代著名作家,故居原东珠市街的李家花园,小说《家》《憩园》以及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中描绘的典型环境,人们已经耳孰能详,可惜被拆毁。后来在百花潭公园模仿修建的“慧园”,没有多大历史价值。如何恢复巴金故居,值得很好研究。

 

  3、费密,新繁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被称为清初儒学奇人,著作丰富,论述精辟,对后世影响颇深。胡适撰文介绍他和其父费经虞,称他们是清学先驱。遗书有《弘道书》《荒书》《燕峰诗抄》等。《荒书》反映张献忠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保护和开发XX名人资源推进试验区文化建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