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构建我市和谐公共交通秩序的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10浏览:2988下载173次收藏

  为有效衔接“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最终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定位目标,成都必须驾驭历史机遇,不弃细节,突破瓶颈,切实构建我市和谐公共交通秩序。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356万辆,且正以每个月4至5万辆的速度迅速增长。机动车以“井喷”速度增长,加剧了我市三环路以内的交通拥堵。原来上下班高峰期才出现的严重堵车现象,现在在非高峰期也常常出现;一些繁忙的道路口经常发生两三个周期(即亮两三次红灯)车辆都不能顺利通过的情况。

  “出行难”不仅成为“无车一族”的难题,也成为“有车一族”的难题。我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直接影响到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到成都的城市形象,它已成为我市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切实构建我市和谐公共交通秩序,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公交优先”的理念,科学管理公共交通,提高公交运行能力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以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老百姓的出行。公交车应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运力,成为绝大多数市民解决上、下班和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市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大约为20%多一点,显然没有起到“交通主渠道”的作用。目前,公交车运行不准点、“久候不至”、“过度拥挤”和“换乘不便”是老百姓最大的抱怨。和香港、上海等地的公交相比较,成都公交确有必要树立“公交优先”的理念,学习沪港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提高公交运行能力。建议:

  (一)科学规划公交线路

目前,成都市的公交线路长短不一,建议在切实规划解决公交车场站的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情况和线路覆盖区域的乘客流量情况,对公交线路进行科学规划。对于运行线路较长的,一定要投放足够数量的公交车,以缩短乘客的等车时间。对于运行线路较短的,如果公交车数量配备充足,建议适当延长运行线路,使其覆盖面更广,同时也减少换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公交线路应作好与未来地铁、高铁线路和站点的接口设计,包括地铁、公交之间的刷卡换乘等设计,都应以最大限度方便市民、节约资源为原则。地铁投入运营之后,城区各地铁站口会出现巨大的客流,如果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其疏散转移,就可能形成新的拥堵。这些问题,应科学规划、系统解决。

  (二)做好换乘设计和站点规划

快捷上车、减少换乘,不仅仅是方便乘客,更重要的是提高交通效率。目前,换乘不方便,站点设计不尽合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从厂北路口到迎宾大道13公里左右的距离,至少需要3次换乘,步行距离不少于2公里;再如63路公交车,本来从二环路羊西路口经过,且此处附近也有公交站台,但该路公交车却并不在此处停靠,换乘十分不便。

  (三)全力确保公交车“准点”

  公交车准点运行,听起来似乎不可能,但这却是现代公交的要求。例如,在上、下班高峰期,有些线路的公交车不时出现要间隔十多二十分钟才等来一趟车的情形,这是最让市民倍感“公交难”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不仅导致市民出行心理压力加剧,也进一步刺激市民对出租车、私家车及其他交通工具的需求,而这一情形反过来又将导致出租车、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数量的上升,进一步加重交通拥堵,形成恶性循环。总之,公交车越准点,市民对等候的抱怨就越少,对公交的信任就越强,使用公交的频度也会越来越高。

  目前,相关部门所提供的公交车平均等待几分钟的说法并不科学。因为,平均等候时间并不能说明公交车难等的事实,相反却掩盖了问题真相。我们建议,科学的方法是测定各路公交车每一站点等候10分钟以上的发生频率,并将这一间隔与客流量的峰值配合运算,以尽快载客离站、疏散客流为目标,制定可行方案,合理安排各个时段的发车间隔。这一点,可借鉴香港等地经验,全力保证公交车的准点运行。

  (四)推出成都版“八达通”

  公交车运营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构建我市和谐公共交通秩序的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