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增强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软实力
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成都市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即建成“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的构想,是中国城市化道路发展的方向,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是对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所建构的城和乡的结合体的“田园城市”的超越。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构想,蕴含着一个内在的必然性,即要实现该构想,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进而开发软实力是不可缺少的战略与措施。因为,“世界”是各地区、各民族(种族)文化的交流沟通,“现代”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交融综合,“田园城市”是人造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交相辉映。在这个城市中的人,要共享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带来的全部成果。由此,该构想把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彰显得更加突出。
众所周之,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团结各少数民族、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保证祖国统一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方法和任务,更在近年来成为我国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保障。2009年6月12日至13日,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不断提升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总体发展格局中的一块短板,并影响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009年7月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民族团结、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深刻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采取更加切实、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加以推进。”由此可见,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构想,和国务院要求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一脉相承,同时,成都市多年的发展和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也证明,成都市在繁荣民族文化进而发展软实力方面,无论是领导组织还是群众基础,都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
首先,成都市委市政府在组织领导上坚持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创新构建了“以服务为要旨、以经济为先导、以维稳为重点、以队伍为基础”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格局,保证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和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其所实施的“112工程”,即打造一个民族贸易市场——郫县安德西部民族贸易市场;打造一条民族用品商业街——武侯民族用品一条街;创建一个民族用品生产基地——邛崃民族用品生产基地;创建一个回民食品生产基地——青白江回民食品生产基地,已经积极探索出了民族散杂居住城市民族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途径和自主模式。早在2005年5月,市人民政府荣获国务院表彰的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些都是成都市提升软实力的强有力支撑,为成都夺得“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浓墨重彩地画上了一笔。
其次,从成都的市民基础看,“和谐包容”的成都城市精神,早已深深根植于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中,形成了尊重与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良好环境。
第一,成都市民一直以来都敞开胸怀地欢迎各个少数民族在这个地方生活与发展,聚集了众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从而掌握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目前,成都市拥有人口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回、藏、满、羌、蒙古、土家、彝、苗、壮、朝鲜等十个民族。除了有户籍的少数民族人口外,还有近20万无户籍而常住的少数民族外来人口。而且,由国家民委和成都市共建的著名的民族类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在成都市温暖的怀抱里已发展了60年,并连续五年汇集了全国56个民族的优秀青年学子,把成都市变成了拥有56个民族的民族大家庭。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子弟,是成都市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上的各种资源优势。
第二,成都市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和省内三个民族自治州(甘孜、阿坝、凉山)、四个民族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构想,蕴含着一个内在的必然性,即要实现该构想,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进而开发软实力是不可缺少的战略与措施。因为,“世界”是各地区、各民族(种族)文化的交流沟通,“现代”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交融综合,“田园城市”是人造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交相辉映。在这个城市中的人,要共享生态文明和现代文明带来的全部成果。由此,该构想把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彰显得更加突出。
众所周之,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团结各少数民族、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保证祖国统一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方法和任务,更在近年来成为我国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保障。2009年6月12日至13日,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不断提升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总体发展格局中的一块短板,并影响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009年7月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民族团结、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深刻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采取更加切实、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加以推进。”由此可见,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构想,和国务院要求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一脉相承,同时,成都市多年的发展和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也证明,成都市在繁荣民族文化进而发展软实力方面,无论是领导组织还是群众基础,都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
首先,成都市委市政府在组织领导上坚持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创新构建了“以服务为要旨、以经济为先导、以维稳为重点、以队伍为基础”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格局,保证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和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其所实施的“112工程”,即打造一个民族贸易市场——郫县安德西部民族贸易市场;打造一条民族用品商业街——武侯民族用品一条街;创建一个民族用品生产基地——邛崃民族用品生产基地;创建一个回民食品生产基地——青白江回民食品生产基地,已经积极探索出了民族散杂居住城市民族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途径和自主模式。早在2005年5月,市人民政府荣获国务院表彰的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些都是成都市提升软实力的强有力支撑,为成都夺得“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浓墨重彩地画上了一笔。
其次,从成都的市民基础看,“和谐包容”的成都城市精神,早已深深根植于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中,形成了尊重与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良好环境。
第一,成都市民一直以来都敞开胸怀地欢迎各个少数民族在这个地方生活与发展,聚集了众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从而掌握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目前,成都市拥有人口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回、藏、满、羌、蒙古、土家、彝、苗、壮、朝鲜等十个民族。除了有户籍的少数民族人口外,还有近20万无户籍而常住的少数民族外来人口。而且,由国家民委和成都市共建的著名的民族类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在成都市温暖的怀抱里已发展了60年,并连续五年汇集了全国56个民族的优秀青年学子,把成都市变成了拥有56个民族的民族大家庭。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子弟,是成都市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上的各种资源优势。
第二,成都市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和省内三个民族自治州(甘孜、阿坝、凉山)、四个民族
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增强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软实力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5-10 11:33:2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49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