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 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文章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必要性及政策选择。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17—0018—02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行权衡、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是通过发展 现代农业,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满足人 们对食物的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农业 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农业外部宏观环境的调整。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理解为根据其所处的 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从战略的高度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取有舍、有进有退的调整 ,主要着眼于农村产业的改组、产业的审视和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开 发与有效利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演进规律,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先 合理化才能达到高度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所要追求的目标,而农 村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 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从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来看,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 度化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必须首先实现农村产业结构 的合理化,而且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协调化的要求也越高。实际上农 村产业结构调整本身就是一个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过程。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
2.1 要实现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又称比较成本说,是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产品,而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 。简而言之,就是两利其权取其重,两弊其权取其轻。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农产品市场 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成本,而成本的差异则是建立在不同要素丰富程度的基础上的 。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 业;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在农业生产中应充分运用其具有的经济与技术方面 的优势,从而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并使各产地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 竞争力。
2.2 要形成竞争优势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以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和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它们的程 度作为国际分工的依据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此创立了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该理论构造了一个包含“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的模型。该模型从要素禀 赋结构差异及其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的国际差异的角度探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得出了 一个国家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富有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的结论。并指出,通过国际自由贸易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通过商品和生产要素的 国际移动可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并影响产业布局。
但我们应该清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知识等再生性要素在生产环节主导地位的 确立,分工的优势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化,即区域分工中先天存在的要素禀赋必须与后天 培养的禀赋(如资本、技术性知识)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区域的相对优势。因此,与先天存在 的禀赋优势及外在优势相对应的另一种优势及后天培养的优势——内生优势成为区域间竞争 的主要制胜力。每个区域应立足外生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
本文2010-04-30 00:31:0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426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