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能源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面临“制度性困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30浏览:2361下载170次收藏

(通辽市科尔沁区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文章对中国渐进式改革作出理论概述的基础上, 对我国能源定价机制改革进行了总体评价,分析了现行能源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 能源供需层面面临“制度性困境”,提出了能源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能源;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渐进式改革;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17—0007—04
1 概述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物 质基础和保障。能源政策的制订与能源行业调控措施的实施,是以对能源形势与经济环境的 全面考察为基础的。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能源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方向、路径和方法论的探讨与热烈争鸣,成为 能源政策制定的基础性和先行性研究主题之一。2008年,国际经济体系内多种变量层出不穷 ,尤其是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周期性经济衰退和国际石油价格体系持续高位振荡等冲击下 ,我国现有能源供应体系和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在承受来自开放环境的巨大冲 击中,或有疲于应对之态。

当前,我国面临“后工业化”社会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对“能源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 ”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于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能 源安全保障,兼具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意义。

2008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制度变革进入第30个年头,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着全新的环 境变量。就内部“转型经济”而言,此前各个改革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对于“由市场配 置社会经济基础资源”还是“由政府来决定各项资源在经济社会配置”的问题的争鸣,总体 上可归因于在“实践检验下”进行逻辑观和历史观的探讨与修正。而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各个层面均已进入“深水区”,在方法论和实施路径上,先前具有思维“习得性”和 “路径依赖”特征的、依靠“存量既定仅在增量部分改革”的渐进式改革途径,显然已是“ 治标不治本” 的过渡性措施,对当前的主要矛盾已不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包括“能源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在其列,我国的经济社会深层次改革的客观规律亟 需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
2 中国“渐进式改革”理论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 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这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策略凸显出全新的演变特征,国内 研究者曾峻(2008)将其概括为如下7个方面:
2.1 从除旧到立新

改革的特点是:有破有立但重心在“破”,即破除计划经济及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和 工作方法。然而,旧的机制体制打破后,即使目标明确,新的机制体制却远未建成,不清楚 应当如何“达到彼岸”。或者,仅仅停留于文字层面难以贯彻实施,全社会弥漫着短期行为 和利益重新分配的心理阵痛。因此,现阶段及以后的改革应把重点放在“立”上,向着十七 大指明的方向、道路,全面地加强各项机制体制的制度性建设。
2.2 从经验型改革到科学型改革

改革是一场没有参照系的改革,只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试错策略。改革逐步从“浅 水滩”进入“深水区”,很难再摸到石头,于是产生观望和惶恐心 理。这时,科学理论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提升本国已有的经验,需要借鉴同样在“深 水区”畅游的他国做法,系统谋划,深入思考,正确判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如此才 不至于呛水或被淹溺。
2.3 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推进

改革开放的复杂性要求我们通过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改革,而且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层 次、各个环节的改革也大多是分头推进。当前及今后的改革则必须把各种改革统筹起来,树 立全面的改革观,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各方面的改革产生系统效应、规模效应,通过推进总体性改革促 进局部性改革。
2.4 从外围改革到核心改革

所谓外围改革,就是从那些问题比较突出但容易解决的领域入手进行改革,而那些深层次的 难解决的领域或问题则被悬置起来,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加以解决。由农村到城市,由中小企 业到大型企业,由沿海到内地,即是这种改革策略的具体表现。但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 改革遗留下的都是些难啃的骨头,是传统体制遗留下的“疑难杂症”。改革由外围走向核心 ,由易变难,由治标走向治本,需要有高超的技艺,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2.5 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

改革的一般做法是,“存量部分”既定不动,而着力在“增量部分”进行改革,或 培育组织化创新的萌芽。比如国企不动或暂时不改押后再动,而在国有经济之外允许和鼓励 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发展,通过做大“增量”对国企改革产生市场竞争和企业竞争力的“体 制倒逼”态势。此外,区域改革由沿海到沿江,再到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也属于 增量改革。但改革推进至今,存量部分的深入改革的紧迫性已日见明显。如果大中型国有企 业、垄断行业、金融投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权力监督这些关键领域和关 键环节的改革不能实质性推进,增量改革将无法持续向纵深拓展。
2.6 从技术性改革到结构性改革

技术性改革或可描述为“零打碎敲式”或“修补修补式”改革,就事论事,出了什么问题就 解决什么问题,着眼点放在层次较低的末端,放在具体的手段方法上,而对产生问题的结构 本身不予考虑。“结构性改革”或“组织再造型改革”,则把改革的着眼点提升到更高层次 ,从法制、体制、机制本身探求解决问题之道,通过体制机制本身的再造、重理建立防范问 题产生的根本保障。
2.7 从量变型改革到质变型改革

经验型改革、外围改革、增量改革、技术性改革均属于改革量的积累,科学型改革、全面改 革、核心改革、存量改革、结构性改革则都属于改革质的飞跃。经过渐进式改革,中国 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到了质变的临界点,实现这关键性一跃,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事业将进入新的境界,呈现新气象。
3 政府定价方式对能源定价机制的影响
3.1 我国能源定价机制改革总体评价

自最近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规划期以来,各类能源定价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市场化改革阶段。目 前我国能源定价机制普遍处于市场化中期水平。

总体来看,2007年以来,中国能源定价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到目前为止,由于石油( 成品油)、天然气、煤炭(电煤)和电力等能源产品的稀缺程度不同,其资源控制水平不同 ,以及各行业内部政企分开等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不同,市场化改革中在各主要垄断企业 集团之间进行利益平衡,逐步启动实质性改革的难度和关键点也有所区别。

具体的改革阶段特征表现为:上游资源性能源基本实现市场化,且与国际市场基准价格实现 了定价机制和定价水平上的双重接轨,比如原油和煤炭;而处于能源价值链中下游的电煤价 格、成品油定价以及二次能源电力,因其涉及民生的公共事业或准公共事业的产业属性而“ 进退两难”。

就总体而言,2007年,中国能源定价市场化改革经历了复杂的“困境中艰难突围”的过程。在煤炭领域,在2006年电煤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的“小步慢跑”的基础上,因其矿产资源基础 具有优势资源禀赋,在国内供给侧有利因素支持下,2007年煤炭和电力价格改革实现了快速 推进,价格改革如期进行,基本达标。具体表现为:电力价格改革稳健推进,煤电、煤热等  价格联动机制也已初步建立等。

而在石油领域,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企等供给侧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国内宏观经济波 动,资本流动性过剩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长期上扬,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并严重显 化等制约因素,尤其是成品油价格改革,虽已有所铺垫,动作频繁,但显然仍未能承受国际 原油价格暴涨带来的压力,仍一如既往地出现了原油和成本油价格“倒挂”与“油荒”现象 。

在天然气定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国能源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面临“制度性困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