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几点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429下载265次收藏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不断增加,但现实中,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微观管理角度探索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效益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8—0015—02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的照耀广大农村,财政对“三农”“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断增加。今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为3 397亿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增长14.2%,可以看出支农的力度是空前的。但影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还存在,因此如何把这些钱花出水平、花出效益来,即如何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益是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分散化
      在支农资金管理上,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在我国的政府组成部门当中,除了农业部是作为专门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部委外,有关农业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事项分散在国务院其他部委当中,有些部委还设有专门的或者与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关的司局。据不完全统计,仅涉及管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的部委就有26个。这种体制造成资金管理政出多门,不利于统一协调。由于支农资金上面管理的分散化,就必然导致下拨到县级时也是分散的。如支持某县一个“三农”项目的资金是从农、林、牧、水、环保、扶贫等多个部门下放给县一级的。尽管多主体,多渠道投入会增加农业投入总量,但会造成资金分散,形成不了合力,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2 财政支农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少
      在支农资金的拨付方面,线长面广,资金在途时间长,而且涉及的部门多。财政支农资金通常是由下而上逐级申报,再由上而下按照预算指标或文件分配方式逐级下达的,这样很容易导致资金的缓拨、滞拨。因此,国家下拨的一些中央救灾资金、“应急资金”等不能及时落实到使用单位和农民手中,就不能实现该资金的效益。
1.3 财政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 
      财政支农资金拨付到县乡级时,被挤占、挪用现象比较严重。因为近年来,除少数发达地区外,我国县乡本级财政本身很困难,特别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化。这些财政不但不能提供支农配套资金,而且还使支农资金偏离了方向,主要表现在:挤占支农资金发放工资;挤占支农资金支付会议费、差旅费、业务费、考察费等名目繁多的非生产性费用;挪用支农资金修建楼、堂、管、所,弥补办公经费、弥补预算支出缺口等。有一些地方法纪观念淡薄,将支农资金用于买车、旅游、出国等违规用途。支农资金没有用到“三农”上,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支农资金的效益就无从谈起,也影响了中央支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1.4 财政支农资金缺乏论证和监督
      目前,在申请支农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争资金、跑项目”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由于我国一些项目审批制度化、公开化、科学化不够,资金供给范围还不是很清楚,各项支出没有一套规范的执行标准。在资金拨付给县乡使用时缺乏跟踪管理。县乡政府在执行支农项目时,大多自行联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几点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