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初探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文章通过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现状、问 题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指导下怎样开发、利用和保 护民俗旅游资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俗;民俗旅游;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8)16—0031—03
1 民俗与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的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 民间古老文化,传统民俗的形象再现,更能激发和满足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的求新、求 奇、求异、求知、求同和寻根心理需求,它将成为现代旅游的潮流之一。民俗的含义,简要 地说,是民间习俗地简称,是民间相沿积久,长期传承的,具有稳定的模式特殊文化。民俗 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属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旅游者被异域独具个性的 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 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遣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 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1]同时民俗又是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最为突出的旅游资 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是最具垄断性和竞争力的旅游资源之一,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 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和重要战略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粗犷、原始、神秘和精绝的民俗旅游产品。
2 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
2.1 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
新疆的民俗文化节日,是各民族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适应生产、生活的各 种需要和欲求而创造出来的。[2]新疆的节庆活动甚多,且随着季节或地域 变化各有特色,如新疆国际旅游节、国际服装服饰节、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龟兹文化节、 南疆国际旅游节、玉石文化节、那达慕大会、水节、阿肯旅游文化节、金秋文化摄影节和葡 萄节等,这些节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 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2 荟萃集锦的民俗风情园
不少开发商为了经济利益而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各地争相建造民 俗文化村、民俗风情园,几乎每个县市都有一到两个,现已遍布新疆各处。它是集民俗、歌 舞、饮食、节日、游艺和购物于一体,是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如著名的有天池的哈萨克风 情园,那拉提的哈萨克风情园,察布查尔县的锡伯族风情园,吐鲁番的风情园等。
2.3 原真性的民俗旅游自然村
它以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传统民居、服饰、礼仪、节令和生产 等展现当地人民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如开发出的吐鲁番的维族古村落、喀纳斯图瓦人村落和 罗布人村寨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2.4 蓬勃发展的民俗家访点、农家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疆的民俗家访点、农家乐如火如 荼发展,数量颇丰,如喀什有75家,阿克苏有17家、哈密有26家吐鲁番有50余家、昌吉州有 600余家[3]等。
3 新疆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
新疆各族人民长期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生产和共同劳动,创造了丰富的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铸就一个博大精深的 ,异彩纷呈的民俗旅游资源宝库。
3.1 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契机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我国面积最 大的省份,与8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 300多km,新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境内冰峰耸 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草原,众多的盆地,星罗棋布的绿洲,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 单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民族具有完全不同的民俗特点。
3.2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依托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 聚居地区,现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等47个民族,据2005年 全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全疆总人口为2 010.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共1 214.69万 人,占总人口的60.42%[4],各民族在饮食、服饰、居民建筑、婚葬、节日、礼 节、娱乐、禁忌、民间歌舞和生活交际等构成了自己特有的体系,新疆是我国名乡录最多的 地区之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原汁原味的民族气息对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新疆民俗旅 游资源在于独特——各民族内的民俗事象为本民族所专有;在于质朴——来自民间的泥土味 ,俚俗味;在于神秘——不为外人所了解;在于体现传统——民间文化的积淀;在于氛围— —其他环境无法创造。这成为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3 丰富的异质文化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艺术舞台
新疆作为世界古代三大文明,现代世界 三大宗教的汇源地和世界五大经济增长的辐射中心,其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发展潜力是世界 其他地区少有的[5],通过丝绸之路,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各种意识相互渗透 ,使中国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亚文化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希腊文化在这里交汇 、吸收、碰撞、整合,[6]形成了新疆民俗文化的特质和文化的开放本质。以歌舞 为例,歌舞是新疆一支美丽的奇葩,独放异彩,新疆舞蹈突出的特征是形式活泼,场合不限 ,人数不拘,在节日,婚礼等群众性的民俗活动中集体表演,更多的则是在亲朋好友欢聚、 劳动小憩、谈情说爱中舞蹈。
3.4 民俗旅游服务接待设施逐渐完善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新疆的旅游基础设施已具有相当 规模,截至2006年底,全区有国际旅行社43家,国内旅行社356家,星级饭店338家,其中五 星级饭店8家,居西北五省区之首,星级饭店共拥有客房3.3万余间,拥有床位6.3万余张, 并且有一定数量的定点餐馆、商场、厂家,有30家汽车定点单位,5 800余俩设备条件较好 旅游汽车,[7]这些接待设施为新疆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物质保障
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初探
本文2010-04-27 19:31:5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112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