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资料管理初探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056下载218次收藏

                                    (中国神华集团,北京 100050)
摘 要:文章介绍了工程总承包的特点和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并比较了总承包模式和传统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在资料管理上的不同,最后详细介绍了在总承包体制下业主如何进行工程资料管理和竣工工程资料管理的过程。
关键词:总承包;工程资料管理;竣工资料管理;承包商;业主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5—0053—02 
      随着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强,工程建设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工程建设和管理日益走向专业化。业主对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工期、技术、质量水平和工程资料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建设项目传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工程总承包便顺应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业主的客观要求应运而生。
1 工程总承包的特点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根据项目特点和项目业主的需要,工程总承包的范围有所不同。按照国际上项目阶段划分方法,工程总承包的范围可以从项目决策开始,直到交付业主运营,也可以从方案设计、基础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或详细施工图设计开始到交付使用。然而,工程总承包并非一般意义上施工承包的重复式叠加,它是区别于一般土建承包、专业承包,具有独特内涵的一种建设方式。它是一种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服务为目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构思,全面安排,协调运行的前后衔接的承包体系。具体的讲有如下特点:
      ①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使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②业主将工程的设计、施工全部承包给一家承包商、减少了管理和协调的工作,有效降低工程造价;③总承包商一开始就参与设计,并把他们在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结构形式、价格和市场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地融于设计中,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产生积极的影响;④总承包商由过去分阶段分别管理变为各阶段通盘考虑,相互衔接的系统化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设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当然,总承包管理模式运行也存在着招标发包工作难度大、业主择优选择承包方范围小、质量控制难度大、各参建单位之间职责不够清晰、边界条件较为模糊、风险估计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业主的项目团队必须在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协调参战各方的关系,使得总承包管理有序进行。
2 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工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对工程资料的完备性、规范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工程资料的编制工作更加繁重,给工程资料的形成、收集带来一定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好工程资料与建设好工程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被继承和积累。
      建设产品的不可拆性决定了必须把工程资料管理作为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并贯彻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是反映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状况的重要依据,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单位工程日后维修、修建、改建和扩建的重要档案材料。
3 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资料管理
      传统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设计—招标—施工。即先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从方案图直至施工图的设计,建设单位自行采购主要的设备、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招标的形式,把拟建工程项目通过合同的形式,委托给施工单位。
      总承包模式和传统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在资料管理上的区别主要有:
3.1 资料责任人不同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业主直接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供货厂商签订合同,责任人即合同方。责任人各自负责签订合同范围内的资料管理。业主直接对各责任人。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和总承包商签订合同,由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因此,总承包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资料管理初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