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因素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821下载125次收藏

(包钢综合企业(集团)公司第三铸造厂,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文章从政策导向与执行、社会负担、产权政策和 激励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因素。
关键词:国有企业;发展业;政策;调控力度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15—0073—02
1 政策导向及执行政策的程度不同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1.1 政策导向的偏激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 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虽然起步晚、基础差,但 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中国企业网的数据显示,部分退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改制为非公有制 企业。集体工业企业到2002年底只剩下27 477家,平均每年减少5 036家,这些企业中的绝 大 部分也加入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行列。此外,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迅猛增长也加速了非公有 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增加的渠道有三个方面,一是由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改制 (破产、重组、出售等方式)而成为非公有制企业;二是私人资本注册新成立非公有制企业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增加,其基础是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 持。在同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策的导向性明显,客观上形成了对国有企业的歧视性 行为。一个国有企业一旦改制,成为非公有制企业,人还是那些人,工厂还是那个工厂,市 场还是那个市场,不但银行债务可以一笔勾销,社会负担可以交给社会,而且还可以享受优 惠政策。
1.2 政策对国企完全绝对的控制,导致国有企业发展成本的相对增加

国家政策对国有企业的调控是绝对的,原因在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法人代表或经营者是 政府选派的,即便是招聘的,其实质也是政府说了算,所以政府可以根据企业能否贯彻落实 其政策情况随时调整和更换企业领导人。由于任命国企经营者的政府部门缺乏产权动力激励 机制和有效约束机制,往往不是根据经营能力,而是配合个人喜好、依据应聘者的政治资历 来选聘经营者[1]。而非公有制企业却不然,由于政府无法控制其出资人,所以 企业在执行政 策时,对企业有利的尽可能要扩大执行范围的广度,以求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尽可能降低成 本,减少支出。国有企业要对国家负责,足额纳税是应尽的义务;要对职工负责,在工资项 下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绝对不能少,因为这些直接涉及到职工利益。国有 企业实际上要比非公有制企业至少多支付出相当于工资总额50%以上的成本。在一些地方, 政府把环保的低要求作为优惠政策,吸引私营资本投资办厂。在产品质量方面,非公有制企 业的活动空间也是很大的,只要市场有需求,有销路,政府的质监部门都至少可以网开一面 。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之所以屡禁不止且大多出自私营企业。而国有企业则不同,其产品必 须符合国标,否则是不合格产品,不允许出厂。在项目审批方面,许多地方普遍实行“先上 车后买票”或“边上车边买票”的措施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即使是国家严格限制的 行业,只要既成事实,地方政府总有办法摆平,最多也是向上级部门检讨检讨而已。由于政 府在执法或执行政策过程中对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力度不同,所以导致国有企业显得经 营机制不活,成本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2 社会负担屡减不轻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承担了政府许多的社会职能。形成了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格局,也形成了企业目前的历史负担。经济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因素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