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134下载177次收藏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文章通过对当前私营企业中存在的员工激励机制 现状、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私营企业;激励机制;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7—0039—02

什么是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 :“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 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如何在工作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 ,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目标。要提高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效率,就必须认真研究调动 人们积极性的动力机制问题。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 问题。
1 私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弊端的主要表现

我国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1 物质激励手段单一,结构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私营企业员工工资开始与市场接轨,经过加薪,我国私营企 业员工的收入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执行物质激励的时候,缺乏更多 的有效手段选择,更多的时候加薪似乎成为惟一选择。不同地区的私营企业员工收入存在较 大的区别,但在同一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私营企业员工的收入却没有明显差 别。现行的工资制度不能很好地反映私营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实际才能,难以通过工资来 体现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激励能干的、高效的、有才干的,调动私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
1.2 道德激励作用弱化

随着我国从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转变,在这个巨大的转变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受到极大冲击,物质需求对传统道德 提出强有力的挑战,新道德的建立还有待时日。传统的泛道德化开始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和评价标准开始多元化,道德的评价权威受到挑战,私营企业员工本身对自己的评价标准也 多元化,所追求的价值观念也不一样,道德的约束作用也就自然被弱化了;另外新的道德标 准还未建立,人们的行为缺乏科学完善的道德准则的指导,针对私营企业员工的道德评价标 准缺失,于是传统的道德激励作用必然出现弱化。
1.3 负激励操作不规范

负激励就是对私营企业员工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出现,使犯错误 的私营企业员工朝正确的方向转移。但在目前的负激励中,却存在着标准不一致,操作不规 范的问题。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 分析。
2.1 “以人为本”思想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薄弱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由于体制、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原因,我国行政组织的人事管理仍 然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传统的人 事管理主要是以事为中心,讲究组织和人员的调配,多注重于事的管理而忽略了人的积极因 素,因此多见“人浮于事”。它要求因事择人,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而不重视员工潜能的 开发和利用,更忽视了人是一种“资源”的战略意义,往往是对其短见而没有节制地利用, 却没有为了合理地应用而持续地培养开发。同时,它只重视物质的奖惩,忽视了对人的重视 和尊重,忽视了人是管理之本。根据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自我价 值实现是人的最终基本需要,只重视满足物质的需要,而忽视满足私营企业员工自我价值的 需要,必然导致一批有才华、有抱负的私营企业员工离开队伍。
2.2 尚未建立健全优秀的企业文化

正如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组织的文化也对实现民主企业、提高企业 效率起着巨大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