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578下载152次收藏

  

(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 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了一套反映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希望从中挖掘一些有用信息,为切实提 高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9)03—001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逐渐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移,政府和人民越来越 关注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为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准确全面反映小康社会居民生活质量的指 标体系。这说明不能仅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也反映了社会发展指标与生 活质量指标研究的复合趋势,人民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重视的方面。笔者 试图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一套反映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 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希望从中挖掘一些有用信息,为切实提高我 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生活质量”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1958年在他所著的《富裕社会》中 首先提出,他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在生活舒适、便利程度以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几十年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生活质量的内涵不断向纵深推进,它超越 了生活水平、福利水平、生活水准等,而被普遍承认为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生活 的物质层面,还包括非物质的层面;它不仅包含了客观的生活条件,而且还纳入了主观福利 ,还包含了像健康、休闲、社会安全、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的质量等影响人们生活条件的非 经济要素。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社会学学者和经济学学者开始研究生活质量。国内学者对生活 质量含义的研究兼顾了生活质量的主观和客观方面。陈义平认为:生活 质量即“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社会提高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要的满 足程度”。目前这一定义已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
1 构建指标体系

生活质量是一个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是社会提供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客观 条件与人们对生活的全面评价。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应该是客观指 标和主观指标的统一。为准确评价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构建一套适合我国 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

在遵循全面性、代表性、简洁性、可操作性与可比性指标的设立原则下,构建生活质量指标 体系。考虑到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追求的还是物质条件的满足,对精神生 活的追求还不如国外那么急切,因为只有在富裕的物质条件下,人们才会更多地去考虑生活 质量的主观感受。再加上我国对主观指标的统计资料的欠缺,所以笔者所建立的生活质量指 标体系主要是针对客观指标而建立的。因此,考虑选择了以下15个指标:

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2:人均可支配收入;x3:人均消费支出;x4:人均居住面积;x5:每百人拥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x6:人口自然增长率;x7:大专学历以上人口比例;x8: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x9:人均教育经费;x10:人均拥有图书量;x11:人均医疗费用;x12:恩格尔系数;x13:平均预期寿命;x14:人均储蓄总量;x15:人均耕地面积。

以上指标分别考虑了生活质量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从社会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 活环境、精神生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