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呼和浩特市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843下载279次收藏

(内蒙古财经学院 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文章总结了30年来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取得了 巨大成就,指出了在进一步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旨在通过对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的 研究,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呼和浩特
中图分类号:f12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9)03—0003—04

呼和浩特市改革开放30年来,充分发挥首府优势,抢抓机遇,优化环境、强化措施,全力推 进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活力大,发展快、生命力强的一个新 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全市经济活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呼和浩特市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5个发展阶段,有了长足发展,成为了各个时 期的经济增长点。
1.1 第一阶段为初步创业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1992年

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发展首先从个体经济开始,最初将个体经济作为解决就业困难和补充市 场匮乏的调剂手段允许出现的。1978年,在农村以联产承包为核心的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功, 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1982年,经济改革重点转向城市,又一次加速了个体经 济的发展。个体经济的发展对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到1988年 ,形成了第一发展期。随后,1989年的政治风波使民营经济出现滑坡,到1992年以前,一 直处在徘徊不定的起伏状态。
1.2 第二阶段为稳步推进阶段,从1992~1996年

1992年,“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使呼和浩特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了空前的 释放,民营经济在呼和浩特市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期。到1996年,民营经济稳步推进,产生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3 第三阶段为规模发展阶段,从1988~2000年

1997年党的十五大和1998年九届人大进一步明确了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推动了 民营经济的更大发展。特别是光彩事业的实施,使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国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一大批外地民营企业来呼投资,使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4 第四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从2001~2005年

2000年以后,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上,都有了快速发展 ,总户数、注册资金、上交税金、从业人数几项指标都有了较大变化。民营经济占全市gdp 超过了50%。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5 第五阶段为成熟发展阶段,从2005年到现在

2005年以后,呼和浩特市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了全市民营经济的 运行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方面取得了 较突出成就。
截止2007年12月末,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达15 309户,雇工人数达158 865人,分 别比上年增长1047%、3.08%;注册资金305 925万元,比上年增长52.84%。私营企 业上缴税金113 411万元,增长61.23%。个体工商户59 220户,117 098人, 分别比上年增长6.4%、4.6%。注册资金110 840万元,比上年增长21.28%。个体工商 户上缴税金68 472万元,增长56.45%。
2 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呼和浩特市地区的民营经济经过30年来的发展,无论在数量、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是在产业 结构的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以下特点:
2.1 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增长
经过30年来的发展,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 不断提高。从经济总量来看,民营经济的gdp已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而且民营经济的增长 速度,高于全市的平均增长速度。以2005年为例,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为339.7亿元, 同比增长23.6%,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38.7%上升到57.1%。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 完成工业增加值1512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2.3%,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3.0倍。
2.2 规模实力不断壮大

经过30年的探索发展,逐步形成了乳业、电子、电力、生物医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优 势特色产业;各旗县区充分利用自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民营经济,形成了以蒙 牛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业,以兆君为依托的羊绒加工业,以宇航人为龙头的林果加工业和以 华蒙金河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业等产业群,并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目前,呼和浩特市 注册资 本在500~1 000万元的有80户以上,在1 000万~1亿元的有59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 19家。私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私营企业逐步由过去的 粗放型、低层次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由因陋就简、小打小闹向规模效益型等高层次拓展 ;由分散型经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已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 的企业集团,如蒙牛公司、金河集团、奈伦集团、巨华集团等企业。
2.3 社会贡献不断增加

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 出了积极贡献。从税收情况来看,近年来,民营经济纳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左右,以撑 起半壁江山,而且民营经济税收年平均增长70%左右,均高于全市财政收入平均增长幅度。 民营经济安排新增就业,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 作用。同时,民营经济界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1998年抗洪救灾 、2008年抗震救灾中,踊跃捐款捐物2亿多元,表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2.4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目前,呼和浩特市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私营企业的比例为2.3∶14.8∶82.9。在第三产业中, 从事批 发和零售业的有5 358户,同比增长23.3%。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 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也有较大增幅。产业结构起步调整、龙头企业稳步发展。近年来 ,全市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运销的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格局,如和林县蒙牛公司、托县金河集团、和林县华欧淀粉厂 、清水河县脱水蔬菜厂、武川县三联淀粉厂等龙头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扩大生产 规模,带动了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2.5 投资领域逐步拓宽

通过招商引资、开放开发,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投资已经扩展到基础设施、金融、旅游、文 教体育 、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特别在第二三产业的投资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一定的 规模。全市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领域明显拓宽。个体私营企业已广泛分布于农牧业、加工制 造业、建筑建材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服务等行业,个体私营企业向生态、交通、水利、 旅游、教育、医疗信息、社区和家政服务方面以及市政公用事业投入的人数逐年增加,投入 资金逐年增多。据权威部门测算,在完成增加值中,个体私营企业从事农牧业等第一产业占 0.82%;加工、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占48.9%;运输、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占50.28%,行业 布局日趋合理。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呼和浩特市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旗县区财政收入的主 要来源,基本占到县财政收入的90%以上,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改变了人们的择业观念, 激发了老百姓的创业精神。仅2007年就有进万名下岗人员进入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队伍,民 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3 呼和浩特市30年来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呼和浩特市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