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内蒙古地区财政、企业、储蓄存款激增对地方经济发展 的影响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527下载263次收藏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 支行国库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 文章以总结内蒙古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为基础,分析了财政存款、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增长变 化情况及其原因,并就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地方经济;内蒙古;地方财政
中图分类号:f830(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8)15—0016—05

作为广义货币(m2)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存款、企业存款、储蓄存款(以下简称:三类存款) 已经成为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根据全国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底三类存款已占到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重的85%,其增减变化已经成为国家财富的“晴雨表”。加强三类存款 科学调控,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生产、投资、资本、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以内蒙古 地区自2000年以来的三类存款及相关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地区经济增长因素,探讨促进经 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1 内蒙古地区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显著 提升。2000年至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 539.1亿元增长至4 790亿元,增长了3.1倍,年 均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由6 502元增长至2 0047元,增长了3.1倍,年均增长14.3%。第 一产业增加值由350.8亿元增长至641.7亿元,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 值由582.6亿元增长至2 329.5亿元,增长了4.0倍,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14. 5亿元增长至1 818.8亿元,增长了15.9倍,年均增长15.3%。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2.8 ∶37.9∶39.3调整为13.4∶48.6∶38.0,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扩大,第一、三产业比重缩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回落,投资结构有所 改善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呈现回落态势,投资总量 由430.4亿元增长至3 340.7亿元,增长了7.8倍,年均增长23.5%。从行业分布看,第二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快速回落趋势,由30.1%下降至23.5%,下降了6.6个百分点;第 一产 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较快上升趋势,由7.2%上升至18.5%,上升了11.3个百分点;第三 产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最快,分别由10.1%和1.4% 上升至55.2%和57.3%,上升了45.1和55.9个百分点 。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3 消费需求平稳,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明显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 129.1元增长至10 358元,增长 了2 .0倍,年均增长10.7%,低于经济增速4.2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 038元增长至3 3 42元,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8.3%,低于经济增速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 均增长2.1%,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增长3 .3%,低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个百分点,但高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2个百分点。全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87.5亿元增长至1 595.2亿元,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18%,占地区 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6%上升至33.3%,上升了1.7 个百分点。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4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不断增加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人民币)由168.8亿元增长至476.9亿元,增 长了2.8倍,年均增长14.5%。其中,出口总额由84.7亿元增长至171.2亿元,增长了2.0倍, 年均增长15.8%;进口总额由84.1亿元增长至305.7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13.6%。全 区引进外资能力不断增强,由15.5亿元增长至70.4亿元,增长了4.5倍,年均增长23.5%。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5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收支差额进一步扩大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财政收入由155.6亿元增长至712.9亿元,增长了4.6倍,年均 增长27.4%,增速高于生产总值12.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提高至14.9% ,提高了4.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由261.1亿元增长至913.7亿元,增长了3.5倍,年均增长24 .2%,增速低于财政收入3.2个百分点。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出逐年加大,由112亿元增加 至233亿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7.9个百分点。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1.6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大幅增长,银行流动性不断扩大

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由1 270.1亿元增长至4 0 36.6亿元,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1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4.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 款(年末余额)由1 340.7亿元增长至3 205.2亿元,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13.4%,低于地区 生产总值1.5个百分点,存款增速高于贷款5.6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6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贷款差额不断扩大,存差由28.1亿元增长至831.4亿元,增长了近30倍,年均增长82.2%。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2 三类存款增长变化情况
2.1 财政存款增长变化情况
2.1.1 增长变化特点。一是财政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位居各项存款之首。2000年至2 006 年内蒙古地方区财政存款(年末余额)由25亿元增长至127.2亿元,增长了5.1倍,年均增长58 .2%,分别高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39.1、37.6和43.4个百分点,高于 地区生产总值33.3个百分点;二是财政存款增长波动性较大。2000年至2001年财政存款保持 了67.8%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至2003年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平均降幅达到22.5%,2004 年至2006年又呈现稳步了增长,但增速有所减缓,即由2004年的88.4%下降至2006年的33.6% ;三是财政存款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重呈现小幅上调态势。由2.0%上调至3.2%,上调了1. 2个百分点;四是财政存款的稳定系数1较为平稳,2000年至2006年期间基本保持在0.1至0.3 区间波动。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2.1.2 因素分析。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企业经营实力不断增强 ,相关 税收不断上升,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不断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财政税源渠道不断拓宽,税收基础不断增强。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 地区第二、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由89.7%提高至99.2%,提高了9.5个百分点;二是随 着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的不断加强,财政预算外资金和非税收 入不断纳入国库管理,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国库资金存量不断增加,财政宏观 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6年财政纳入国库管理的非税收入由33 .6亿元增长至279.2亿元,增长了8.3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8.4%上升至15.6%,上升了7.2 个百分点;三是中央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从2000年至2006年,中央转移支付为由11 2.5亿元增长至2 033亿元,增长了18倍;四是2002年至2003年财政存款大幅下降,一方面财 政收入增长所有放缓,另一方面是受投资过热影响,内蒙古地区扩大财政生产建设支出规模 ,仅2002年财政用于基建支出和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两项就达到84.2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 11.4%,较2001年增长了63.8%,2003年基本维持了上年的支出基数,上述两项因素相加导致 存款余额下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内蒙古地区财政、企业、储蓄存款激增对地方经济发展 的影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