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态移民工程与蒙古族文化变迁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447下载165次收藏

(阿盟党校,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0)
摘 要:文章认为蒙古族文化在近代历史的碰撞中不断的 遭到冲击,并在冲击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任何一次冲击都没有像生态移民这样彻底。 世纪之交实施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因为生态问题和经济方面的过分强调,使得生态移民方案忽视了这一问题的现实存在。文章 就此提出了关注生态移民与文化迁徙的命题,是希望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使当地绵延千年的、极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能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得到解释和引导,这对 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工作和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内蒙古尤其重要。
关键词:蒙古族文化;变迁;生态移民;游牧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1—0009—02

内蒙古草原是游牧民族和草原文化的发源地,既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又是一道生态安全防 护带,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提供服务。但是,近半个世纪 以来,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政策和制度等人文因素和严酷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造 成草 原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农牧民更加贫困,成为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国家从2000年开 始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指导下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内蒙古作为生态脆弱地 带和我国北疆的最主要的生态屏障,成为了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内蒙古生态 移民工程,启动于20世纪90年代末)。 毫无疑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对于生态 环境的恢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态恢复的同时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变迁也可以说起到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 
1 生态移民工程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任何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同具体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变迁直接相关。

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内部的,另一个是外部的,今天的蒙古族文化面临的更多 的是外部原因,如,制度、政策、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其他民族的接触等,现阶段而言生态 移民工程是核心因素。在近代历史的碰撞中,草原游牧文化也曾不断遭到冲击,但是,哪次 冲击都没有像生态移民这样彻底。如果把20世纪80年代在牧区实施的“草畜双承包”制度看 成是蒙古民族由游牧转变为半游牧或定居的巨大转折点的话,世纪之交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 将彻底改变蒙古人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身份,这一过程和结果意味着,将要剥离蒙古人 与大草原的关系,从此蒙古人远离草原、远离放牧的 环境、远离牧民这一称呼。也意味着游牧文化在内的草原文化时代的结束或走向衰败。换句 话说,这种改变不只是蒙古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草原游牧文 化在急速变迁。

对内蒙古而言,生态移民工程是个庞大的工程,其规模之大,转移人数之多历史 罕见,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并不算多,其中真正在草原游牧环境里从事畜牧业的牧民更不多 ,转移对象却往往就是这些人,实际上他们才是草原游牧文化的实际承载者,与草原游牧环 境融为一体的人,没有这样一个大的环境,没有这样一群人就不会有属于这个地域特色的文 化。从草原转移出去的牧民不断涌入城镇和村庄的过程中,草原游牧文化的实际承载者不断 地被转移出去的同时他们原有的草原游牧文化在不断碰撞中被同化、异化。蒙古人生活环境 的变化必将带来其文化的变化,因为某一个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域特殊的环境和独特的生 产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没有了或者离开了文化所形成的土壤,文化将会消失。所以,包括草 原文化系统、蒙古民族社会文化心态和民族性格都将发生变化。
2 蒙古族文化变迁中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着文化大变迁。生态移民 工程也是其中的一次文化迁徙过程,只因为生态问题和经济方面的过分强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生态移民工程与蒙古族文化变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