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会计信息失真与诚信原则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996下载150次收藏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会计诚信建设的对策,旨在呼唤会计诚信的回归。
关键词:会计;会计信息失真;诚信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1—0026—02
      会计信息,是指通过会计处理过程,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的有用而又真实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是一个单位的治理结构、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对提高社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如美国的安然、施乐、世界通信、默克制药等公司先后爆出财务丑闻;国内的有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猴王、黎明股份、银广夏等造假案也先后被曝光。会计行业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朱镕基总理对我国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情况更是痛心疾首,在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手书“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训示。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即是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与事实相违背,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若会计缺乏基本的态信,则企业间交易、国家间贸易、金融市场的现金流动都将出现一个比一个大的“黑洞”,最终企业破产、金融市场崩溃、国家混乱。会计诚信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可以这样理解,会计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紧密相依的。但市场的“三公”迄今尚未得以真正实现,会计诚信原则在实践中,难免打了或多或少的折扣。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终目的固然是追求虚假利润,但形成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 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某些企业趁机浑水摸鱼,他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来讲,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银广夏就是例证,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通过虚构7.45亿元利润创造了“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可见,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动力。
1.2 薄弱的会计监督体系是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共同构成会计监督体系,但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规定明确了其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操作中三种监督并没有完全按照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更加弱化了原本就不强的监督职能。
    监督的基本原理应是制衡和牵制,即通过上下左右的相互制约纠正偏差。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其主要任务是在单位领导人的领导下,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之内。政府监督存在重复进行和职能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形成威慑力,影响了其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用。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检查重复,有了问题相互推诿。
    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困难重重,会计人员作为监督者并不具备独立地位,特别是其利益关系依附于本单位和本单位领导人,监督一般很难坚持下去,除非出现特别严重的问题,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积极性。社会监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规范的从业环境和不正当市场竞争,难以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作用。所以,薄弱的缺乏严密而系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论会计信息失真与诚信原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