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资源整合的探讨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河北 石家庄 050020)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各类审计产生的基础、性质、目标、职能,认为进行审计资源的整合工作有其一定的可行性。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找出各种审计形式的优劣势以及可以相互补充的方面,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重新定位,建立适当的审计监督机制,调整内部结构关系,从而在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下达到各个主体预期的审计目标。
关键词:审计资源;审计资源整合;审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1—0019—02
1 审计资源的概述
“目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自身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审计力量不足不仅仅是数量意义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是李金华审计长在总结20年审计工作实践时所说的一段话。
所谓审计资源,是指审计组织在履行审计职责过程中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要素,是审计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是审计力量、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审计法规、审计成果、审计信息、审计环境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要素的集合体,主要有六个方面:即审计组织资源、审计法律资源、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科技资源、审计信息资源和审计环境资源。整合审计资源,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以最小的审计成本获得最大的审计效益。
审计资源因审计的需要而产生,是审计发挥作用的必备要素。审计存在有其必要性,是社会对于审计的客观需要。与审计有关的各种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构成了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审计环境制约着审计的发展。客观审计环境的变迁使得审计资源需求发生了调整,审计职责的发展也引发审计资源需求的范围扩大。在我国,审计资源供给在数量、质量、结构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不对称,两者之间出现的不均衡不利于审计资源作用的发挥,直接带来审计质量的下降。
《审计署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出台,“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整合审计资源”被列为三项基础工作之一。在2006年1月 《审计文摘》中提到,在2007~2010年审计工作的研究热点课题中,审计资源的整合作为其中的一个内容。通过这些,我们感觉到,整合审计资源,是审计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取向,是审计署在未来几年内要着力实现的一大目标。在目前改革深化、竞争加剧的市场条件下,审计组织体系走上“三元化”道路,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齐头并进。然而各种审计均有其自身特点,但是在应用中缺乏一定的有效协调,三者的工作存在一定的重叠性。我们在看到其差别的基础上,也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从而有能够将其进行整合的可能性,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整个审计组织体系,将三类审计形成合力,在人力、法律、技术手段、信息资源各个方面相互利用和借鉴。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有多位学者对于审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多次论述。其中以天津财经大学的于玉林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冯均科教授的这方面的文章最多。在他们的文章中,对于构建我国审计体系做出了较为全面地论述,包括从审计组织体系、教育体系、方法体系、人员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在“九五”国家基金项目中,结合当时的市场经济环境,提出了关于当时审计体系构建的内容。而在当时,学者已经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于审计体系结构的影响。因此,在时隔十年之后,审计体系已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形成一定的模式,但是同时又凸显了一定的缺陷和局限。因此,在近两年的审计署工作人员的文章中,尤其是对于大型基建项目、金融工程等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过程中,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整体性的论述。而在本世纪的国际审计市场研究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西方国家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资源的整合,如日本国家“购买”社会审计的现象等,已经将各种审计从整体性的角度加以把握。
2 审计组织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业已形成较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按其性质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当前,对于资源产权问题的研究是个热点问题,审计资源的产权主体不同,其对于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各审计组织由于其职能不同,有其各自的资源优势,如何取长补短,互相利用,借鉴各自的资源优势,以节约审计资源,共享审计成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各类审计产生的基础、性质、目标、职能,认为进行审计资源的整合工作有其一定的可行性。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找出各种审计形式的优劣势以及可以相互补充的方面,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重新定位,建立适当的审计监督机制,调整内部结构关系,从而在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下达到各个主体预期的审计目标。
关键词:审计资源;审计资源整合;审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1—0019—02
1 审计资源的概述
“目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自身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审计力量不足不仅仅是数量意义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是李金华审计长在总结20年审计工作实践时所说的一段话。
所谓审计资源,是指审计组织在履行审计职责过程中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要素,是审计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是审计力量、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审计法规、审计成果、审计信息、审计环境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要素的集合体,主要有六个方面:即审计组织资源、审计法律资源、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科技资源、审计信息资源和审计环境资源。整合审计资源,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以最小的审计成本获得最大的审计效益。
审计资源因审计的需要而产生,是审计发挥作用的必备要素。审计存在有其必要性,是社会对于审计的客观需要。与审计有关的各种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构成了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审计环境制约着审计的发展。客观审计环境的变迁使得审计资源需求发生了调整,审计职责的发展也引发审计资源需求的范围扩大。在我国,审计资源供给在数量、质量、结构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不对称,两者之间出现的不均衡不利于审计资源作用的发挥,直接带来审计质量的下降。
《审计署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出台,“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整合审计资源”被列为三项基础工作之一。在2006年1月 《审计文摘》中提到,在2007~2010年审计工作的研究热点课题中,审计资源的整合作为其中的一个内容。通过这些,我们感觉到,整合审计资源,是审计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取向,是审计署在未来几年内要着力实现的一大目标。在目前改革深化、竞争加剧的市场条件下,审计组织体系走上“三元化”道路,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齐头并进。然而各种审计均有其自身特点,但是在应用中缺乏一定的有效协调,三者的工作存在一定的重叠性。我们在看到其差别的基础上,也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从而有能够将其进行整合的可能性,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整个审计组织体系,将三类审计形成合力,在人力、法律、技术手段、信息资源各个方面相互利用和借鉴。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有多位学者对于审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多次论述。其中以天津财经大学的于玉林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冯均科教授的这方面的文章最多。在他们的文章中,对于构建我国审计体系做出了较为全面地论述,包括从审计组织体系、教育体系、方法体系、人员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在“九五”国家基金项目中,结合当时的市场经济环境,提出了关于当时审计体系构建的内容。而在当时,学者已经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于审计体系结构的影响。因此,在时隔十年之后,审计体系已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形成一定的模式,但是同时又凸显了一定的缺陷和局限。因此,在近两年的审计署工作人员的文章中,尤其是对于大型基建项目、金融工程等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过程中,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整体性的论述。而在本世纪的国际审计市场研究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西方国家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资源的整合,如日本国家“购买”社会审计的现象等,已经将各种审计从整体性的角度加以把握。
2 审计组织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业已形成较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按其性质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当前,对于资源产权问题的研究是个热点问题,审计资源的产权主体不同,其对于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各审计组织由于其职能不同,有其各自的资源优势,如何取长补短,互相利用,借鉴各自的资源优势,以节约审计资源,共享审计成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审计资源整合的探讨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4-27 15:53:1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28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