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我国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738下载234次收藏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市中心支行营业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文章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策略,同时还阐述了发展中间业务时
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控;业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4—0009—04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及种类
1.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服务对象包括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作为一种资产负债之外的和占用银行资产较少的业务,它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来,所以通常也称之为表外业务。
1.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参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并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中间业务大体可以分为六类。①理性中间业务。它是现阶段商业银行开展的最为普遍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各类代收代付款项,代理性政策银行和非金融机构业务,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代理业务,代企业和个人理财以及其它代理事项等。②结算性中间业务。它是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由债券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收付有关的业务。如传统的结算。此外还包括结售汇、外币兑换、国际收支申报、信用卡等。③担保性中间业务。包括担保、承诺、承兑、信用证等。④服务性中间业务。包括提供市场信息、企业管理咨询、项目资产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公司财务顾问、电子计算机服务等。⑤融资性中间业务。包括租赁、信托投资、出口押汇、理财服务中的代理融通业务等。⑥衍生性中间业务。它是由商业银行从事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各种交易引起的业务,包括金融期货、期权、远期利率协议、互换业务等。
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2.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取得的进展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和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国内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拓展银行的业务领域,使中间业务的品种,规模和收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据中央银行统计资料表明,到2005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已开办各项中间业务品种达310个,是目前国内开办中间业务品种最多的银行。②业务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中间业务品种的增多,交易量也呈迅速增长的态势。以人民币结算业务为例,2005年初达到221亿元,是1980年的21倍。尤其是信用卡市场更是令人瞩目,1987年全国信用卡交易量只有0.2亿元。到2004年年底,仅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交易量就超过了98.79亿元。③业务收入有所增长。1988年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差占总收入的比重还不足3%,但是在2003年的时候该比例以达到11%。由上述资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2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中间业务存在的差距
      ①目前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混业经营制度,其中间业务品种不仅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包括信托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分业经营所限,只能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其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结算、结受汇等筹资功能强、操作简单的劳务型业务上。而很少能利用其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从事如代客理财、为企业并够或资产从组等高层次的智力型业务。②规模小、效益差。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86年,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交易量就已达121.880美元,其中七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高达1.8倍多,从收入来看,国外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5%~55%,更有甚者如花旗银行达到79.94%,而我国以中间业务水平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工行为例,截止2003年该行上述指标仅为11.85%,差距之大。由此便可以看出。③服务手段落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手段科技化含量高。以美洲银行为例,该行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帐帐户,能提供多种帐户服务,凭借强大的支付网络,2005年光存款帐户服务费就达到115.34亿元,相比之下,我国银行业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④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国外银行由于具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能动机制、内控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有效督管体制,银行业的竞争激烈但有序,而我国由于相应方面的发展滞后,中间业务竞争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比如把中间业务当作存款和储蓄的手段,而非一种相对独立的创利途径,压价竞争,之后演变成为一种无偿的服务,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为争夺中间业务代理权而为客户倒贴费用的现象。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
      从前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国外相比较还显得很落后,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科技含量、发展战略、人才模式五个方面来剖析制约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原因。 
3.1 经济环境上的影响 
      二战以来,西方银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光美国就有10 000多家各类银行,尤其是各类投资银行的加入,各种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开发出来,花样翻新的基金、债券不断涌现,银行靠传统的存贷业务根本无法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巴赛尔委员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样就迫使银行去开发不占用资产负债的中间业务。客户需求的驱动,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咨询、代理等中间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间业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各个银行当然都不会错过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就我国来说,现在的经济只能算作是过渡型的市场经济,尚不能算是完全的市场经济,银行业商业化更只不过短短10余年的时间,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只有20来年的时间,其它商业银行的时间则更短。在原来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时候,银行只是根据国家政策为国企服务,根本没什么同业竞争可谈,当然也就没什么压力可言。另外,由于经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对诸如信用评估、委托代理、证券咨询等中间业务都没有什么需求,银行自然也不会去发展这些业务了。此外,我国银行金融业长期与国外没有交流和竞争,也是造成我国银行业不重视中间业务的一个原因。 
3.2 法律法规的影响 
      在西方,中间业务能够成为与资产负债并列的银行三大业务之一,与西方国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分不开的。从《银行法》、《投资公司法》、《证券交易法》、《股份公司法》,到《信托法》、《期货法》、《投资基金法》等一整套的体系,对银行中间业务有详细而全面的规定。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不但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反而在现存的金融法规中对银行从事中间业务多有限制。1999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则进一步确立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法律地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在国外证券信托等都是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经营范围等一直没有进行明确、系统的规范。专门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直到近期(2001年7月)才颁布实施。这种法律空缺造成了很多问题:相关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而各个银行则没有可以遵循的行为依据。一个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各家银行中间业务自行其事,局面混乱,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使得广大客户不能接受中国业务收费的观念,也进而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开展。 
3.3 科技含量的局限
    &nbs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我国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