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透析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508下载220次收藏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经管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三大物价指数(cpi)全面上涨, 新一轮通货膨胀悄然而来。据此,文章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本次通货膨胀的成因。
关键词: 通货紧缩;恩阁尔系数;制度性缺陷;投资膨胀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2—0073—01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急剧增加,使得国内资源供给趋于紧张,导致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出 现已经不容置疑。同前几次通货膨胀相比,本轮通账不同寻常。了解和透析这些特征与成因 ,对影响我国通货膨胀走势分析、下一步的政策取向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对我国融入 世界经济全球化,面临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提升整体竞争力有着深远影响。 

一般认为,持续的物价上涨即为通胀。按照我国过去20多年五轮经济波动周期的经验, 物价涨幅在5%以下正常,5%~10%之间为暖和型通胀,10%以上为恶性通胀。现代经济学认为 ,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失衡所造成的,它不仅包括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原因 ,还包括供给与需求结构方面的原因,总需求的增加,是通过货币量的增加实现的。因此, 任何形式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量不适当增加的影子。面对这次通胀,国家已多次上 调利率,并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物价水平本应随着货币供给减少向下运动。但实际情况却 与之相反,cpi指数一直有升,尤其是农产品,部分原材料和能源出现瓶颈制约,价格涨势 迅猛。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①以前为走出通货紧缩而大量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产生了滞 后影响;②推动本轮通货膨胀的真实原因并非完全是货币因素。

本轮通货膨胀是由于制度性因素导致市场结构不平衡,由瓶颈部门的价格上涨而通过成本要 素向前推进形成,这种结构失衡反映了市场发育、改革进度的不平衡性。分析本轮的物价上 涨,其因可以归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制度性缺陷与不合理管制导致资源约束

一般来说,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固定,因此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在于供给弹性。而产品 的供给弹性又与资源约束程度负相关,与市场竞争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正相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透析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