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我区暂住人口中非法宗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4-13浏览:2464下载233次收藏

对我区暂住人口中非法宗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其中,有宗教信仰的不在少数,如何积极正确的引导,对构建和谐社会、防止境外宗教渗透或被冒用宗教名义的邪教组织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区委政法委610办公室会同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对我区暂住人口中的宗教活动状况开展了调查,认真分析了暂住人口中非法宗教活动的特点和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对暂住人口宗教活动的管理作了深入思考。

 

一、我区宗教活动基本情况简介

近年来,我区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内居住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全区面积134.6

 

平方公里,总人口387959人,其中常住人口205941人,寄住人口43552人,暂住人口138466人(2007年底统计)。全区现有登记在册正规宗教活动场所9处,其中8处为基督教堂点,1处为佛教寺庙,据统计,在正规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人员约3800余人,未到正规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则远不止这个数字。2007年,区民宗局、区委610办、区公安分局先后联合取缔非法私设宗教家庭聚会点5处,其中2处为暂住人口宗教活动私设点。这也是我区首次在暂住人口聚居地和暂住人口中发现宗教非法活动。随后依法对2处私设点进行取缔劝散,并教育基督教信徒30余人。

案例一:2007年初,我区对西善油坊桥贾东村101号明豪家园基督教私设点进行了取缔。经查,2006年9月,暂住在我市的外地人付少丽等人以每月120元租用明豪家园地下车库用于基督教私设聚会,活动时间为每星期的二、四、六或星期日,信徒6至7人。

案例二:2007年5月,我区对位于赛虹桥王家村的非法基督教家庭聚会点进行了取缔。经查,该点系胡培林在居住的房屋与本市暂住人员谢正英一起组织,参加人员30余人。该点被取缔后,暂住人员秦士平组织周边安徽籍在宁暂住人员20余名,又在附近恢复了活动。

从上述两起案例中,我们发现以下特点:

一是参加的主体都是暂住人员。以往暂住人员为了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动的需要,往往融入本地的宗教组织,与当地人员共同开展宗教活动。但上述两案例中,出现了暂住人员自己独立组织宗教活动,不与当地宗教活动相融合的态势。

二是活动的地点选择多样。在当前暂住人口聚居地出现的非法宗教活动地点,既有传统的由信教暂住人员提供的自己暂住地,也出现了由暂住我区的外地人为信教需要,自己出钱租用本地居民房屋作为活动点的情况。表现出暂住人口非法宗教活动点选择的多样性。

三是参与活动的人员社会地位比较低下。从被劝散的30多名暂住人员非法宗教活动信徒的社会身份看,绝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且从事的都是建筑、纺织、家政等社会身份较低的职业。

四是暂住人口聚居地的非法宗教活动出现了受地下教会渗透的苗头。在取缔和劝散王家村非法活动点的过程中,发现该点请来布道的牧师、讲道人都是地下宗教骨干。他们长期流窜于南京市各个宗教非法活动点,有从事地下教会渗透的性质。

二、对暂住人口中出现非法宗教活动原因的分析

暂住人口自发聚集进行非法宗教活动,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的诸多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

1、人员总体素质较低,是非辨别能力弱。从这2起案例涉及的30多人的文化程度看,只有3人具有初中文化,6人具有小学文化,其余均为文盲,文化素质较低。从年龄分布看,40岁以下的8人,55岁以上的23人,年龄结构老化。从性别比例看,男女比例约为1:9,尤其是老年妇女居多。这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暂住人员,大多处于文化程度低、就业层次低、工资收入低的现状,受其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造成了他们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政治分辨能力差、容易受人左右、精神封闭压抑,给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了侵入的个人基础。受文化和认识能力局限,普通群众对“神、佛、道”的看法是“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因此,各种宗教思想的传播,就有了滋生的土壤,这是非法宗教活动存在的社会基础。

2、巨大的生存压力给外来人口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目前,这些进城打工的外来人口大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形成低层次经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我区暂住人口中非法宗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