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十一五中期评估和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中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实现州委提出的“千方百计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州劳动保障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使我州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明显
两年来,根据国发[2005]36号和云政发[2006]47号及《**州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迪政发[2006]22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发展经济、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全州两年来累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7万人,其中:1.02万人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实现了省劳动保障厅和州委、州政府要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3万人;完成“十一五”规划1.15万人的90%;开展各类培训0.4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0.13万人;两年累计筹集再就业资金600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补助培训费467万元;全州劳动力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累计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人数2.14万人次,其中:省内1.76万人次,省外0.34万人次,完成“十一五”计划5万人的43%。
(二)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
1、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全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902人,其中:在职职工人数9117人,离退休人员2531人。“十一五”期间,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率控制在20%,个人缴费率达8%,两年累计征缴养老保险基金6851万元,积极争取上级调剂金和地方财政支持,两年共争取资金1959万元,其中:上级调剂1532万元,地方财政投入427万元。为243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128万元,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2、失业保险工作顺利推进。加强失业保险调控,完善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运用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优惠政策,帮助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州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1.47万人,两年期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688万元,支付失业保险基金167万元,确保失业保险待遇足额发放。
3、医疗保险改革进展顺利。加大医疗保险扩面力度,大力推进非公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全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97万人,退休人员0.75万人。两年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362万元,支出6919万元。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全州共确定定点医疗机构40家,定点零售药店32家,基本满足了参保人员看病、购药需要,职工医疗需求得到了基本保障。
4、工伤、生育保险顺利开展。全州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7万人,累计收缴工伤保险基金431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基金126.8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1.63万人,累计收缴生育保险基金409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基金109.6万元。
(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有了新进展
全州现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2个,考评人员42人,两累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0.23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0.24万人,分别完成“十一五”计划的23%、28%。
(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加大
1、劳动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州城镇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人数2007年末达1.57万人,占应签订劳动合同人数的94%,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人数比“十五”增加0.75万人,增长91%。全州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2、建立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全州城镇职工工资收入稳中有升。
3、两年来,全州信访仲裁工作累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7件,结案77件,结案率100%,处理群众来信21件,接待群众来访887人次。
(五)劳动保障法制监察工作有了新突破
1、两年来,我们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以及限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政策认真进行了清理。
2、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工作。两年累计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年审1131户次,涉及劳动者3.73万人次;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0.06万人;责令用人单位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70.87万元。
3、认真开展专项检查。两年来,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多项专项检查,累计检查用人单位359户次,涉及劳动者1.43万人次;补签劳动合同0.05万人;追缴社会保险费15.19万元;追发拖欠劳动者工资60.5万元,涉及劳动者0.02万人。
4、加大举报专查和突发事件处理力度。两年累计受理举报案件135件,结案135件;累计为1429名劳动者追发拖欠工资290.22万元,清退风险抵押金1.84万元;较好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
(六)加强社会保险福利工作
1、2007年末,全州企业离退人员达2435人,占参保人员的29%。
2、认真开展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两年共为58人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为84名人工伤人员进行工伤认定,较好的维护了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
(七)劳动保障能力建设明显加强
1、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人员得到充实。“十五”期间,全州建立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32个,建立职业介绍机构36个,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2个,劳动保障监察机构5个,全州社会保障监督进一步加强,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提高了办事服务能力。
2、积极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金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已实现了州级与省级联网,州级数据中心基本建立;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进展较快,实现全州医保一卡通,运行稳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正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初具规模,已开通“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
3、加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就业再就业政策和劳动保障业务知识,认真办好政务信息,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
(八)“十一五”劳动保障工作主要经验
1、坚持以人为本,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事。两年来,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任务,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两个确保”、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两年累计支出再就业资金385.5万元,发放失业保险费167万元,养老保险支出4848万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2、加强基础建设,努力提升劳动保障工作能力。(1)“十五”期间,全州建立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32个,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已延伸到乡镇和部分街道社区,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金保工程建设加大,大大提高了劳动保障工作效率。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为提高工作效率打下良好基础。(3)转变观念,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精神,把自成体系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服务等服务窗口集中到一个办公楼办公,大大方便了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
(九)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州劳动保障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的直接指导下,通过全州劳动保障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再就业压力继续增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必将对发展经济,保持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我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扶持力度不够,难以实现长久稳定的就业。随着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大中专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下岗职工、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的就业需求交织在一起,形成巨大就业压力。而我州每年所能开发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稳定就业局势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与待遇相联系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还不高;企业在职职工的技能培训还缺乏必要条件。
三是就业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由于缺泛师资和必要的培训场地,就业培训和农民工培训还停留在简单的引导性培训和短期培训上,处于低水平和低层次,难以满足城城乡劳动者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社会保险扩面艰难,欠费严重,直接影响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关闭破产、改制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名存实亡的企业较多,在职职工人数逐年减少,造成参保人员流失,而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日渐增多,一些非公经济组织对参加社会保险持观望态度,社会保险扩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项社会保险欠费严重,特别是各级财政欠缴医疗保险基金数额较大,清欠工作难度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出台实施。
五是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是部分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少数用工单位不为职工办理用工手续,不办理社会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职工权益屡屡受到侵害,。劳动保障信访和劳动争议案件有上升趋势,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六是随着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多,现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要求。省厅和绝大部份州市的就业局、社保局、医保中心均以升格或者进行了高配,只有我州和少数州市仍保持原来的规格,影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很多都是有机构无编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七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缓慢,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严重滞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无法开展。
八是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无法提供全方位的劳动保障服务。由于我州财政困难,
劳动保障十一五中期评估和十二五规划
本文2010-04-11 13:24:16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