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畜牧局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县“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是**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始终把畜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大畜牧业的工作力度,畜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得到提高,畜牧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现将 “十一五”畜牧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十二五”规划报告如下:
一、“十 一”规划以来取得的成就
(一)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我县畜牧业的产业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产值产量持续增长,已从家庭副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2008年实现畜牧业现价产值4.6298亿元,与“十五“末相同比年均增幅12.96%,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7.5%;实现肉类总产量32996吨,与“十五“末相同比年均增幅4.3%。规模养殖化水平已达30%,规模化、标准化初步形成雏型。
(二)以生猪业为主的生产基地初具规模。2008年生猪存栏39.6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85597头,同比分别增幅13.09%和54.39%;出栏肉猪355995头,同比增幅11.35%。大牲畜存栏79991头(匹),其中牛存栏74298头,同比分别增幅0.34%和0.97%,出栏肉牛11693头,同比增幅14.81%;羊存栏33236只,同比增幅5.3%,羊出栏12642只,同比增幅5.07%;禽出栏469871只,同比增幅8.97%。
(三)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建设完成了县、乡、村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了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网;并招聘150名工作扎实、素质较高的村级防检员。二是建设完成2个人工授精统一供精站、117个人工授精改良网点;建设肉牛冻改站点15个。三是规划、建设完成了甸阳、仁和、旧城、老麦4个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
(四)产业链得到延伸。一是2006年招商引资在我县建成年屠宰10万头肉猪的“象山”肉联加工厂,目前运营正常。二是以甸阳镇、姚关镇为重点,已形成年加工火腿及猪肉腌腊制品4500吨的生产规模。三是培植各种畜禽营销大户365户,年向外销肉猪20余万头、仔猪30多万头。
(五)生猪养殖观念逐步转变。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从千家万户的传统饲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式转变。目前全县建成3个龙头企业(生猪扩繁场)、9个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生猪养殖小区、44个生殖示范村,成立了5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的生猪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十一五”规划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养殖区域不尽科学。受全县广大群众传统饲养方式、基础薄弱,点多、面广等影响,一定时间内无法改变山区(半山区)养殖观念,导致全县发展不平衡,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优势养殖生产产区,产业发展后劲不强。
(二)规划中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疫情日益复杂形势。从而带来“十一五”期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防控基础装备、设施、体系建设滞后。
(三)规划项目与实际结合尚有差距。在实施中存在不切合实际的矛盾发生,给规划实际带来困难。存在财政困难,上级项目扶持有限,产业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限制,难以加快发展进程。目前仍有规划的部分项目无
县畜牧局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本文2010-04-11 12:11:27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