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切实抓紧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
——市长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我省于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召开的全省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统一思想,加大力度,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促进我市劳务输出产业大发展。刚才,刘刚同志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作了说明和安排,会后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下发实施。
下面,我就推进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是抗旱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
回顾历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例占绝大多数,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农民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城市建设、工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和人力保证。改革开放后,虽然历经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而出现了工人大量下岗,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浪潮依然没有停止过。2009年,我国外出农民工人数达1.45亿,对东部沿海、中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贡献卓著。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是肯定的,并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正在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转移农村劳动力,将其摆在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退伍军人安置同等重要的位置来部署。
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现阶段的新形势下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村收入的一半来源于务工收入,我国新增劳动力转移需求潜力达1.3亿。这组数据表明,由少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创造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劳务输出是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工输出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重视程度、输出工作、输出规模、输出效益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市农民务工收入还不到人均纯收入的30%,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仍然很大。当前全国上下为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积极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但国家在以上四个方面特别是保增长、拉投资上,重点仍然放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省会以上大城市,大量的投资项目向这些地区集中,为我市加大劳动力输出工作力度带来了机遇。就我市而言,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仍处于一、三产比重大、二产比重小的较低水平。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要求我们调优一产、调快二产、调强三产,逐步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调优一产,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调快二产,就是要做大做强工业;调强三产,就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与国家城市化、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是互相吻合的。随着我市农业机械的普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必将把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加大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全市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撑,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岗位。**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只有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部署,才能最终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秋季以来,全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受灾程度之深为历史上所罕见。截至3月4日,旱灾已造成全市360.95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96 %,其中绝收超过122.8万亩;全市已有46.22万人、19.7万头大牲畜因干旱而造成阶段性饮水严重困难;全市木本油料作物受灾面积136.1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7%,已枯死43万亩;98座水电站发电量不足,供电紧张。严重旱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特大旱情的发生,使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强化农民增收基础,推进实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任务和“完成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农民收入可能出现持续三十年来上升的逆转,将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抗旱保增收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当前,我国在经历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寒潮”后,经济开始普遍回暖、经济回升向好,东南沿海地区外贸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外部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激活、用工大量增加。最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出现用工荒,许多企业招不到工人,这给我们带来了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良机。因此,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实现农业损失劳务补,既是大灾之年、非常之年全市抗大旱保民生的现实之举,又是提升**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的长远之策。虽然我市受到人口、产业等因素制约,大规模扩大农村劳务输出数量的能力有限,但仍有潜力可挖,完成省里下达新增5万人的劳务输出任务完全具备条件,必须坚决完成。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今年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促农保增收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6万人以上,其中:劳动保障部门要完成培训3万人以上,农业部门要完成培训1万人以上,扶贫部门要完成培训2万人以上。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45万人次以上,其中:新增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1.5万人以上。通过劳务输出全年实现务工收入达25亿元,较去年增长5.25亿元。按全市220万农村人口计,人均较去年增加收入230元,全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1147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
二、多措并举,搭建平台,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与东南沿海一带的部分用工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新的平台,加强对接服务,拓宽输出渠道,不断扩大省外劳务输出规模。一要加大外出务工工作力度。要把组织外出务工作为今年劳动力转移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大工作力度。要依托各级政府、部门、输出中介机构和外出打工成功者,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点,开展信息传递、劳务对接、跟踪问效和权益保护等服务。要积极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有关部门、劳务中介组织和大的用工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主动邀请当地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到我市召开专场招聘会,建立稳定的输出渠道。特别要注重发挥培训基地联结用工需求与劳务供给的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劳务输出,提高劳务开发的有序化和组织化程度。要继续鼓励和支持民间的自发组织、自主管理输出,不断壮大劳务输出规模。要发挥好我市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积极探索向国外进行劳务输出的路子。当前,要以县(区)为单位,组织若干劳务输出小分队,由县(区)领导带队,深入到沿海地区和用工紧张的地方,联系用工需求,有序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要广泛深入宣传,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真正把宣传动员工作做到户
在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0-04-10 10:21:22发表“动员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599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