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区生态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0-04-09浏览:2135下载196次收藏
**区生态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旅游业社会化程度高、综合性强,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区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总收入逐年递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日益完善,呈现出拥有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为了推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我区已经编制了《**区旅游总体规划》。本规划以此为基础,并依据《旅游规划通则》、《黑龙江省旅游条例》等法规文件进行编制,通过深入分析我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机遇,明确旅游业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并提出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一篇 发展形势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区旅游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把旅游业发展为我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拉动内需、带动就业、扩大开放、树立**良好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自2000年以来,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基本达到了我市“十一五”旅游计划要求的水平。
一、宏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先后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旅游业列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区人大、区政协多次组织旅游发展专题研究。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优化。
二、旅游科学发展的格局初步建立
完成《**区旅游总体规划》之后,提高了旅游发展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全区旅游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产业格局初步确立。仙翁山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区交通运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不断增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信息化建设正在发展当中。
四、旅游产业结构初步确立
在巩固和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了科考、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培育和开发力度,形成了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旅游六大要素协调发展初见成效,各个环节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五、多元化投入体系正在形成
我区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断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多元资本投入旅游业发展,努力为非国有资本投入旅游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旅游行政组织与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旅游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培养和建立起了一支旅游管理、旅游执法、旅游服务队伍。
七、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日趋重要
旅游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推动新林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已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并保持持续发展势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国内宏观政策环境支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旅游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在全市奋力崛起、跨越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并将其纳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我区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旅游业再上新台阶。根据预测,21世纪前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旅游规模将逐步扩大,旅游方式也将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多元化、深度化方向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目前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
——我市生态城市建设为我区旅游客源市场增长拓展了空间。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评选伊青为“十大中国和谐名城”。我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对内对外开放,赢得了“林都”、“红松的故乡”、“恐龙的故乡”这些响亮的美誉,被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评为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并授予“绿色伊春”称号,被亚太旅游组织评为中国最佳避暑胜地。加之我区生物多样性及良好生态,将使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和市场空间。
——我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市林都机场将在9月试飞。伊绥高速伊春段、伊春至北安段、黑嘉公路、黑河至嘉荫段、绥嘉公路嘉荫段,友好至翠宏山铁矿、红星至大平台等489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这些在建项目完成后,市内通畅、市外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将进一步强化我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二、面临的挑战
1、大旅游发展体系尚未形成,难以产生合力。我市旅游资源分散,旅游跨区域、发展尚未形成合力。
2、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尚未形成精品。
3、产业投资主体薄弱,旅游企业不够壮大。
4、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
5、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将在“十二五”期间更加明显。旅游机构与旅游企业竞争激烈,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劣势,我区旅游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未来的发展中,旅游业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第二篇 目标任务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全委会议、区委十八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和谐兴区”发展战略,以景区建设为支撑,以强企兴旅为中心,以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为两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环境打造为基础,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努力实现我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末,我区将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大区,基本建成集科普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二)具体指标
到规划期末力争实现:
——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年均递长5%;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年均递增25%。
——建成一个新林区旅游农庄(太平经营所)。
——争取建立1—2家旅行社和旅游公司。
三、发展思路
坚持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围绕一个目标,落实两项任务,打造三大板块,强化四条主线,坚持五个统筹,实施“六动战略”。
一个目标:
由省级地质公园向国家级地质公园推进。
两项任务:
即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建设成为全市“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大版块:
——以仙翁山为龙头以地质遗迹奇观为基础,打造**原生态品牌旅游区。
——以奇石滩度假区为中心,以太平经营所为载体,打造旅游农庄观光区。
——以四块石抗联遗址为重点,以红色旅游为支撑,打造革命历史文化主题旅游区。
四条主线:
——呼应伊春世界公园建设,开发仙翁山地质遗迹“生态一线”科考旅游。
——响应区委区政府“北部跨越”战略,开发太平公园、奇石滩、碧源湖水库“**一线”休闲旅游。
——策应文化大区建设,开发仙翁山文化、佛教文化、林家文化等“文化一线”的特色旅游。
——适应红色旅游开发形势,依靠四块石抗联遗址,开发“红色一线”教育旅游。
五个统筹:
——统筹区域协作,构筑互动、联动的区域旅游格局。
——统筹旅游六要素,加强娱乐购物环节,推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统筹产品开发,建设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发展共同体。
——统筹市场开拓,构建规范秩序的旅游大市场。
——统筹可持续发展,形成资源保护型旅游开发方式、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和质量效益型旅游经营方式,实现旅游业科学发展。
六动战略:即政府推动、北部跨越带动、企业驱动、项目牵动、市场拉动、区域联动。
四、发展战略
(一)政府推动战略
坚持政府主导机制,发挥党委、政府在旅游产业中的组织、领导和推动作用。创新旅游发展观念,提升旅游发展中的部门协调能力,形成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政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区生态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