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人口和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永兴,全县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格局日趋稳定。
一、全县人口和就业形势良好
(一)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生产方式转变。2007年,全县总人口为63.85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0.86 万人,年均增长0.19%。全县出生人口5220人,出生率8.54‰,比2000年下降了0.3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196人,死亡率为3.59 ‰,比2000年相比下降了2.1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3024人,自然增长率为 4.95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6年以来基本控制在5‰以内。
(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但人口负担处于较轻时期。2000年,全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3%,2007年上升到9.2%。永兴县老龄化步伐加快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加大;二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儿童少年组人口减少,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应的儿童人口系数下降,从而推动老龄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虽然永兴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生育率下降带来的较低的少儿抚养比例,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也就是“人口红利期”。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全县人口总抚养比为43.2%,2007年降至26.3%。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县城“南延西扩、发展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马田、柏林、湘阴渡、塘门口、鲤鱼塘等中心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增强了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纳能力,促进中心城镇对区域发展的积聚和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2007年,全县城市化率达33.25%,比2000年相比提高(大秘书--大家的秘书--www.damishu.cn)7.8个百分点。
(四)就业政策逐步完善,就业格局保持稳定。近年来,全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的办法和措施,制订并逐步落实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五年来,全县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引导和帮助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全县就业格局基本稳定。
(五)就业总量稳步增长,非公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2007年,全县从业人
一、全县人口和就业形势良好
(一)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生产方式转变。2007年,全县总人口为63.85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0.86 万人,年均增长0.19%。全县出生人口5220人,出生率8.54‰,比2000年下降了0.3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196人,死亡率为3.59 ‰,比2000年相比下降了2.1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3024人,自然增长率为 4.95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6年以来基本控制在5‰以内。
(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但人口负担处于较轻时期。2000年,全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3%,2007年上升到9.2%。永兴县老龄化步伐加快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加大;二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儿童少年组人口减少,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应的儿童人口系数下降,从而推动老龄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虽然永兴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生育率下降带来的较低的少儿抚养比例,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也就是“人口红利期”。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全县人口总抚养比为43.2%,2007年降至26.3%。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县城“南延西扩、发展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马田、柏林、湘阴渡、塘门口、鲤鱼塘等中心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增强了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纳能力,促进中心城镇对区域发展的积聚和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2007年,全县城市化率达33.25%,比2000年相比提高(大秘书--大家的秘书--www.damishu.cn)7.8个百分点。
(四)就业政策逐步完善,就业格局保持稳定。近年来,全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的办法和措施,制订并逐步落实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五年来,全县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引导和帮助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全县就业格局基本稳定。
(五)就业总量稳步增长,非公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2007年,全县从业人
某县人口和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上一篇:乡镇财政体制问题探讨下一篇:市纺织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本文2010-04-08 09:00:0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588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