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效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是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要求,是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一、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城乡低保。截止2009年3月底,我县城镇低保对象有9595户19835人,2008年度累计保障人数20347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457.5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达到120.78元;农村低保对象有17290 户51385 人,2008年度累计保障人数458041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778 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水平为39 元,全部通过“一折(卡通)”实现社会化发放。
城乡医疗救助。2008年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3.61万人,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815.66万元。其中城镇医疗救助22751人次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354.46万元,年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57.50元。农村贫困医疗救助13438人次,支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9260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461.2万元, 年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15.70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就医难。
五保供养。截止2008年12月底,全县五保供养326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26%,集中供养人均月标准280元,分散供养每人月标准100元,新建中心敬老院4所,新增床位280张。
临时生活救助。救助因灾、因病困难群众12.8万人次,发放生活救助金2818万元。
其他救助。一是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救助孤儿416名,每年1200元,连续资助3年;二是2008年共救助因灾滞留和流浪乞讨人员1782人,其中未成年人329人,老年人284人,其它人员1169人。
二、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几年来,我县始终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和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切实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调研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一是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出台了一系列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文件,规范了城乡低保的评定和档案资料管理,建立了城乡低保渐退承诺机制;二是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看病难”。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医疗救助方式,加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探索搭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的服务平台的途径;三是实施五保供养制度,确保农村五保对象生活得到保障。我县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认真做好五保供养对象审核、审批和动态管理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6%,切实解决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和就医难的问题;四是全面落实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认真做好受灾和困
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本文2010-03-30 13:11:4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535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