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论文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10-03-23浏览:2130下载220次收藏
**县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县生态农业的现状
  (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土地水源涵养力加强,减轻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大大减少,提高了土壤入渗,减少了地表径流,减轻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三峡水库和河沟的淤积,提高了水利工程利用率和使用寿命,有利于三峡工程的正常进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农村小康环保取得进展。以建设“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为重点,加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积极指导乡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制定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实施方案。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村容整洁,创建生态家园,促进新农村建设。
  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率先在三峡库区一次性全面取缔县境内网箱拦网养殖,共有205户的4219个12万平方米网箱全部实现自行拆除,成为三峡库区第一个全面取缔网箱养鱼的区县。对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了全面调查,健全完善了档案。完成了**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划定了限养区、禁养区和适养区;加强了对禽流感的监控和养殖户的养殖粪便的综合治理,对分散养殖户的畜禽粪便采用先消毒再作农家肥利用,建设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对污水处理后做有机肥使用,实现零排放。
  (三)特色农业品牌培育效果初显。全县上下打造农业优质品牌意识明显增强,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成效显著,**巴阳峡牌纽荷尔脐橙、鹭鸯牌优质大米、相思茶、重友系列饮品等4种产品获得重庆市优质农产品称号,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有关部门和乡镇正积极扩大牛羊、柑橘、粮油、茶叶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四)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提高。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宣传,组织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目前共申报批准了1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个无公害农产品,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达到6万亩。已建成“茶叶标准化示范区”5000亩,核心示范片1000亩,“相思茶”、“龙缸茶”2家县级茶叶龙头企业申报并通过了qs认证。
  二、**县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性脆弱。
  (二)农业开发利用不当,形成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日益加重。
  (三)三峡库区**段的水污染存在隐患,已出现水华现象。
  (四)生态农业基地规模优势不明显。我县的牛羊、柑橘、粮油、特色蔬菜、生态渔业等农业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尚未形成区域规模集聚优势,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生态农业优质品牌较少。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农产品获得了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能够在市场上独领风骚的知名品牌较少,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六)农村面源污染呈蔓延趋势。一是农业生产污染日趋加重。不科学的使用肥料、农药、农膜,在局部地区已造成农业生态污染。农用化学品低水平过量使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低,禽畜粪便污染持续增加。二是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农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快速集聚,生活污水绕村横流,生活垃圾四处飘散。三是城镇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进一步加重农村环境污染,造成对农村的二次污染;乡镇企业管理粗放,农村工业污染不断加大。**县农村污染的危害,影响水质安全,破坏土壤生态,威胁食品安全,危及三峡库区,制约现代农业。
  三、**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注重生态安全,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生态兴县,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任务,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改善农田生态。一是治理水土流失。坡度25°以上退耕还林、还草、还药,绿化荒山荒坡;禁止铲山火灰;提高复种指数,尽量减少耕地的裸露时间;农村杜绝烧柴禾煮饭,使用沼气、燃煤、电器、液化气和天然气,避免因大量燃烧柴禾而导致植被减少,进而加重水土流失。二是改善农田小气候。搞好农田林网化;推广喷灌、滴灌、旱地龙等节水型农业,并加强水利建设。
  (二)注重农业生态保护。要注意保护天敌(如蛇、青蛙、猫头鹰等),维持农田生态平衡。运用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生物防治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施用量和收获前的施用期。对废旧农膜要集中销毁处理,并运用降解农膜,避免白色污染。稿秆还田,予以腐熟,不得焚烧,避免空气污染、养分损失和资源浪费。使用环保型肥料,尽量多施有机肥,避免大量施用化肥所带来的土壤板结和污染问题。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禁止饮用水源水库和三峡水库投饵水产养殖,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三)防止农村面源污染。要做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四个基本原则;二是处理好农村环保与城乡统筹、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四个关系;三是完善组织、投入、服务、法制、生态补偿五大保障体系;四是搞好发展现代农业、防治农村生产生活污染、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四大重点工作;五是作好规划、宣传、调研、技术应用四项基础工作;六是切实做到“三个一”,即构建一张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网,组建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制定一套管理保障措施;七是搞好“三结合”,即农村环境整治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提升农民素质相结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长期坚持。在整治的内容上,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在整治时序上,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在整治标准上,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在整治投入上,坚持整合资源,讲求实效。
  (四)加大农业科技运用力度。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退化草场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重点应用生物技术,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开发运用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综合运用农业生态技术,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五)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我县要发展以林为主、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种植业要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转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经济作物的油菜要栽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畜牧业要增加牛羊比重。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基地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实施“农业产业化335工程”(主攻三大主导产业[山羊、肉牛、柑橘],壮大三大传统产业[油桐、生猪、蚕桑],发展五大特色产业[黑木耳、水晶梨、蔬菜、茶叶、中药材]),推进农业产业向“五化”(专业化、一体化、规模化、区域化、现代化)迈进。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培育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论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