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经济周刊》:高油价下的中国能源战略选择(刘荣华)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027下载284次收藏
 

高价买油贮备,还是重塑石油价值链,完善石油市场的金融制度?

石油被喻为“工业经济的血液”,事关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命脉。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会加剧全球cpi物价指数上升。

而从2001年年底以来, 5年内每桶石油价格已上涨了50美元。

持续上涨的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甚。2004 年和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7.3%和44.5%,预计2006年仍将达到44%左右。高油价导致我国石油进口成本(折合)增加了1.1万亿元人民币,给中国gdp增长带来1.0%~1.7%的负面影响。

面对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如何降低?笔者认为,除了增加国内开采量外,更重要的是,国家不应在此高价下再买单贮备石油,而应该着重从石油价值链和石油市场的金融制度上加以制衡。

加快国内石油勘探开采力度

国际油价上升的比价效应,虽然实质性推动了能源相关品种价格的大幅上升,但也为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扩张机遇。

至2005年年底,全球石油已探明可采储量为1636亿吨,原油产量为38.95亿吨,石油消费量38.37亿吨;全球天然气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79.83万亿立方米,产量2.76万亿立方米。而至2005年年底,中国原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仅为22亿吨,位居世界第13位;中国天然气已探明可采储量仅为2.3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17位。如果按人均拥有量计算则排名更低。不过,我国国内石油勘探开采依然大有潜力。

据中国石油协会初步统计,我国地下2000米以上的煤层瓦斯资源为30万亿~35万亿立方米,其储存量在全球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但目前实际利用量仅为6亿立方米。在国家对煤层气开发采取鼓励政策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产量将达100亿立方米,这也不过相当于可采总贮量的万分之三。可见,煤层气开发未来增产前景很大。

此外,我国沿海大陆架的石油勘探开发前景也令人乐观。7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我国在南海珠江口盆地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初步估算天然气资源超过1000亿立方米,有望成为我国海域最大的天然气发现。这一重大发现证明,我国南海深水海域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其中,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一个油气富集区。

新疆和西藏也是未来石油开发的重点地区。据权威专家预测,该地区未被发现的可供采油气田仍然存在较大的数量。我国应在资金、人才、政策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引进外资开发也是一个好办法。

加强替代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是煤炭产销的国际第一大国。这种资源优势,使得我国以煤炭为生产原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而言,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

在此背景下,可进一步提高我国特大型煤矿的集约化程度,以发展我国的煤化工业。比如内蒙华电、兖州煤业等上市公司可以借助国有控股并吸收民营经济实力,做大做强,整合成跨地域性的集团公司。内蒙、山西、新疆、东北三省的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整合,打造一批大型化工企业集团。

山西是我国第一煤炭大省,如果将低热值煤炭的80%用于合成分解为液化气(目前只是小批量生产),建设新的全国网络管道,实现对我国中南部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经济周刊》:高油价下的中国能源战略选择(刘荣华)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