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中国绿色GDP核算蹒跚上路(王莉萍)
“电话打了远远超过5000户,因为收到的有效调查已经有5000份了。”北京市统计局的一位新闻发言人9月18日在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介绍了他们做的一部分工作。
2005年2月北京市被确定为全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10个试点省市之一,而北京市统计局和环保局正是这个重任的承担者。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9月7日联合向媒体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成本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由于部门局限和技术限制,已计算出的损失成本只是实际资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绿色gdp还需要更为艰苦的工作。”这是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与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同时指出的。
调查、核算采用多种方式
被人们谈论了好几年的绿色gdp核算,理论上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始终是世界各国统计部门的共同话题,也是中国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邱晓华说。
中国的绿色gdp核算项目于2004年3月启动,两年中,专门负责技术的小组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
“比如,针对重点工业企业、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医院等1000多家单位的污染调查,我们采取的是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而‘污染引起的费用增加’、‘生活用洁净水替代成本’两项社会调查,则是采取电话随机调查的模式,由北京市统计局咨询中心完成。按规定向国家提供了调查的基础资料,同时,完成了北京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和部分价值量核算。”这位新闻发言人介绍。
据介绍,为了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组织专家设计了多种技术方案,各地试点单位的调查及核算都将根据这些技术方案进行。
结论存在低估和缺项
完整的绿色gdp核算至少应该包括五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以及两大项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由于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
其中,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又包括20多项,此次核算
《科学时报》:中国绿色GDP核算蹒跚上路(王莉萍)
本文2010-03-12 22:55:29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