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综述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85下载203次收藏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海域辽阔,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丰富,沿海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的影响,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努力,近几年,我国海洋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明确指出严格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实现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指出海洋环境保护要由重视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转变;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海洋环保工作的重点,要求严禁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工业污水。为强化海洋环境法制建设,规范海洋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行为,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国家环保总局还结合国家城考、创模、生态示范区指标体系建设,将沿海城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纳入考核指标。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海洋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我国一方面调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按照“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对污染物进行专业处理和就地处理,禁止工业污染源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海。通过加强沿海企业环境监督管理,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落实到每一个直排海企业污染源,做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有计划地稳定削减。在各种控制措施的实施下,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共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3万余个,废水治理投资达133.7亿元。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2%,与2001相比,提高了5.6个百分点。

环保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实现陆源污染物有效治理和削减、控制入海总量的重要环节。“十五”期间,我国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处理能力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沿海城市(不含沿海县)二级污水处理厂数量从2000年的73座攀升到2005年的202座,增加了近两倍;二级处理能力从2000年的563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05年的1623万立方米/日,同样增加了近两倍,污水处理率达到56%。截至2005年,沿海地区地级、县(市)级行政区已建和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达到342座,其中已建污水处理厂197座,日处理能力2186万立方米;沿海53个地级行政区已建有无害化垃圾处理厂88座,无害化处理能力达5.8373万吨/日,年处理量2204万吨。

为减少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沿海地区结合各地生态省(市)创建、全国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等工作,积极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广生态农业。以环渤海地区为例,目前正在推行实施测土施肥、生物防治工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综述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